古城安庆,文化之光 在长江之畔,古韵悠长的安庆城静静诉说着千年的故事。7月28日,安徽工业大学公法学院“薪火承血脉”实践队的成员们,踏上了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土地,探访了位于此间的独秀园。
(图为陈独秀生平事迹陈列馆内景观,通讯员汪曼玉 供图)
陈公独秀,先驱之影 步入陈独秀生平事迹陈列馆,一股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这座建筑面积达1030平方米的徽派与现代气息交融的建筑,仿佛一扇穿越时空的窗,引领实践队成员走进了陈独秀波澜壮阔的一生。
馆内,一幅幅珍贵的图片、一件件历史的文物,无声地讲述着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领袖、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的光辉历程。从开启民智的先驱者,到觉醒年代的引领者,再到建党伟业的组织者,直至走出监狱、矢志抗战的爱国者,四大展区层层递进,让每一位实践队员都深刻感受到了陈独秀先生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图为实践队成员观看陈独秀生平事迹陈列馆内景观,通讯员汪曼玉 供图)
俗话报启,新思潮涌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关于《安徽俗话报》的展示区。陈独秀以“三爱”为笔名,在这份报纸上发表了五十余篇犀利而深刻的文章,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倡导妇女解放、反对封建迷信、普及科学知识,其启蒙作用与后来的《新青年》杂志遥相呼应。看着这些泛黄的报纸,实践队成员仿佛能听到那个时代思想的碰撞与觉醒的呐喊,感受到陈独秀先生以笔为剑,引领社会进步的决心与勇气。
(图为陈独秀手稿,通讯员汪曼玉 供图)
墓前沉思,初心如磐 最后,实践队成员来到了陈独秀先生的墓前。这座汉白玉贴面的半球形墓冢,高度4米,直径7米,墓碑上“陈独秀先生之墓”七个正楷大字,显得庄重而肃穆。站在墓前,实践队成员不禁沉思:岁月悠悠,初心如磐。陈独秀先生虽已远去,但他那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来者不断前行。
(图为陈独秀先生之墓照片,通讯员汪曼玉 供图)
此次探访独秀园,不仅让实践队成员深刻了解了陈独秀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卓越贡献,更让实践队成员感受到了革命先驱们不屈不挠、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实践队成员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讯员汪曼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