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校园活动大学生活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青话村韵】海宁市兴城村丨兴未来乡村,建文旅新城

时间:2024-07-30 12:58:21 关注:

  2024年是浙江“千万工程”实施第21周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时代新征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对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浙江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也造福了广大农民群众,描绘出了村美人和共富新画卷。

  7月17日,浙江工商大学“青话村韵”暑期社会实践团杭州分队前往宁市长安镇兴城村进行采访,通过记录传递和美风貌,传播兴城声音。

村庄介绍

  兴城村,位于海宁市长安镇北郊,以“健康兴城”为特色工作主题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作为长安镇农文旅融合的典型代表,兴城村通过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将乡村旅游与未来乡村建设有机融合,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


实践内容

  在同兴城村党委副书记陈铮交谈中,成员们了解到,在当地建设中,创造性形成“东邻里、西科创、南康养、北田园”的发展思路。在党组织的指导下,通过党建引领和“3+X”模式,有效带动了乡村整体发展,不仅提升了民生福祉,还增强了村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谈到创新举措时陈书记提到,兴城村创新性地设立了“四位一体队伍”,专注于乡村环境卫生的维护,显著提升了村庄的整洁度,为村民创造了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优美的环境和美洋洋景区的打造,不仅提升了乡村文旅的品质,还通过研学项目、农耕文旅和高标准农田等配套措施,有效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2023年,文旅产业为乡村带来了两千多万的收益,成效显著。

  改善村民生活和提升民生服务是兴城村乡村振兴必不可少的环节。兴城村通过建设共富市集等公共设施,为村民提供了增加收入的平台。公共自行车、卫生院和农商银行分店等基础设施的完善,进一步便利了村民的日常生活。对于兴城村当前的发展状况,村民反响热烈,普遍感受到了基础设施提升和文明风貌改善带来的实惠。未来,兴城村将继续按照既定规划,进一步提升乡村的幸福指数和村民的生活品质,推动乡村振兴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之后,实践团成员采访了小圆头宴球的主理人徐铖。他让这一传统美食“焕发青春”,为农村注入“鲜活生机”。大学毕业后,徐铖脱离职场开始寻找新的机遇。幸运的是,家族中有人从事宴球制作,这一传统美食成了他人生转折的契机。徐铖跟随亲戚学习制作宴球,恰逢销售旺季,通过微商和人脉的推广,宴球迅速获得了市场的认可。这一经历不仅让他找到了职业的方向,也激发了他对宴球事业的热情。随后,徐铖亲自前往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深入各大饭店推销宴球,逐步拓宽了市场,让更多人品尝到了这份来自家乡的美味

  在推广宴球的过程中,徐铖遭遇了深刻的挫折,这让他深刻认识到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并开始改进宴球的制作工艺。针对市场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徐铖带领团队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从原料选择到处理工艺,每一个环节都力求精益求精。这些努力让宴球在市场中脱颖而出,成为备受追捧的美食佳品。长安镇政府也对宴球这一非遗美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未来他也希望宴球能够走出浙江、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后续实践团成员们继续采访了竹编传承人俞付坤。在竹编技艺的漫长旅途中,俞付坤深深感受到了家庭文化的熏陶与责任的召唤。48年的坚守,源自于对竹编艺术的深厚爱好,以及对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每一根竹篾的编织,都是对过往岁月的致敬,也是对未来世代的期许。这份坚持,让他在技艺的海洋中不断探索与创新,力求让竹编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竹编技艺的创新与改进,是俞付坤多年来的不懈追求。从材料的选择到处理技术的提升,每一步都凝聚着他的心血与智慧。坚持使用传统竹子制作,同时探索不同品种竹子的适用性,优化预处理流程,提高材料质量和工作效率。此外,俞付坤通过开设培训课程和利用社交媒体,积极传播竹编文化,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这一行列,共同为竹编技艺的传承贡献力量

  竹编技艺不仅是俞付坤个人的事业,更是兴城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文化遗产的瑰宝。通过竹编技艺的传承与发展,维护了地区的文化多样性,促进了可持续发展,并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份技艺,让他与兴城村紧密相连,共同书写着属于他们的文化篇章。面对竹编技艺渐趋没落的危机,俞付坤坚信创新与宣传是破局的关键,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工作坊和展览等方式,他努力普及竹编技艺的历史和文化意义,激发更多人的兴趣和热爱。同时,政府在非遗传承方面给予了重要支持,结合当地旅游资源推出手工艺体验游,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让竹编技艺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实践感悟
 

徐昊源

  宴球以鱼肉为主要食材,味道鲜美、风味独特。作为浙江海宁地区的传统名菜,之前便略有耳闻。来到寺弄中的宴球馆二楼,这里集观赏、体验、制作宴球为一体。作为小圆头宴球创始人,徐铖向我们娓娓道来他与宴球的结缘故事、宴球的制作工艺以及对宴球未来发展的展望,让我深刻了解到了宴球从食材到加工到运输都要经过严格的工艺,同时也知晓了宴球如今在发展中面临的知名度不够、产业重合度过高等问题。同时希望宴球产业能够抓住发展机遇、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真正把宴球推广到更广阔的平台。

黄佳莉

  采访完村干部后,我感受到乡村建设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更是精神文化的复兴。乡村的变迁不仅是外观的更新,更是内在精神的觉醒。我深刻体会到任何改变都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打造出一个美丽乡村。采访完篾竹非遗传承人俞付坤后,我感受到深深的敬意。传统文化的传递不仅仅是技术的复制,更是一种精神和智慧的流动。采访完小圆头宴球徐铖后,我深感这不仅仅是烹饪技艺的展示,更是中华饮食文化的生动传承,背后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精细的制作工艺。保护和发扬传统美食,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也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吴松泽

  在兴城村,我们有幸采访到了竹编传承人俞老师,在现场,他亲自给我们示范了如何将一段竹子削成一条条薄片,我不禁感叹他精湛的技术,从采访中,我也感受到了俞老师将竹编传承下去的决心。我们也采访到了兴城村的陈书记,他从多个角度向我们介绍了兴城村的文旅产业、基础设施、民生幸福指数等。下一站我们来到了长安镇,在这里我们采访了小圆头宴球的制作者徐铖,他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年轻人的创业经历,从一开始的迷茫,到后来渐渐有了目标,真的算是非常励志的青年创业家,给予了我很大的鼓舞。

未来展望

  在过去的20年,浙江省始终坚持践行“千万工程”,这一伟大工程不仅是乡村面貌的蝶变史,更是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与典范。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宏伟蓝图,在浙江大地上绘就了一幅幅生动绚丽的现实图景。我们坚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浙江乃至全国的乡村将继续以“千万工程”为引领,不断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让广大农民群众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让中华大地处处洋溢着村美人和、共同富裕的幸福图景。这不仅是对历史的最好致敬,更是对未来最美好的期许。
作者:浙江工商大学学生会 来源:浙江工商大学学生会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