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梦织乡野,青春助振兴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子三下乡
为深入探索乡村教育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暑期“三下乡”银里振兴先锋队实践团于7月13日启程,前往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银窝沟乡银里村开展了为期两周的社会实践活动。从一方讲台前的课堂,到炎炎酷暑下的菜地,怀揣着对乡村教育的热情与责任,队员们用眼睛看见生活中更多的真实,用青春与热情传递爱,用行动助力乡村振兴。通过实地调研、教学交流及文化体验,深入了解银里村的教育资源与环境,同时积极宣传并推广当地特色,携手共绘乡村振兴与教育发展的美好蓝图。
图为银里振兴先锋队实践团团队合影。 邵冉 摄
银里心语,智绘田园诗秉持着“人才是第一资源”,重视教育发展的理念,实践团在银里村通过一系列多样化的课堂,以匠心独运的教学设计,为这片乡土注入了知识的活力,带来朝气与蓬勃生机。心理课上,队员们用温柔的话语和精心设计的游戏,为孩子们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教孩子们如何正确的认识自己以及发现别人眼中的我。孩子们勇敢地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惧,画一颗大树互相传递了解他人眼中的自己,学习如何面对困难与挑战,如何在挫折中寻找成长的力量,为孩子们搭建起自我认知与情感表达的桥梁。
英语角也里洋溢着探索的喜悦。三位风趣幽默的英语老师,带领孩子们走进宫西达也的英文绘本《遇见你,真好》,穿梭于霸王龙与棘龙宝宝之间的奇妙冒险,用英语编织生动有趣的情节。穿插其间的单词游戏,让孩子们在欢笑中轻松学习新词汇,让枯燥乏味的英语学习变得妙趣横生。悠扬的歌声同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更是激发了孩子们对英语文化的浓厚兴趣,拓宽了他们的国际视野,让梦想的翅膀得以翱翔。
科技之光,照亮未来之路。在教育技术的课堂上,指导老师携手华为黑科技教具,为孩子们开启了一场科技盛宴。通过积木搭建与编码挑战,孩子们亲手组装钥匙,解锁科技宝盒的秘密。华为支持的指挥分拣机器人教学带来了浓厚的未来感。队员们站在讲台上,向小朋友们介绍指挥分拣机器人的神奇之处。生动的讲解和直观的机器人演示,不仅能激发他们对科技的好奇与热爱,更能在动手实践中悄然培养宝贵的计算思维,为梦想插上翅膀。
通过这些多样化的趣味课堂,实践团和银里村的孩子们不仅进行了知识的传递,更见证了心灵的触碰与成长。未来,实践团已承诺将继续以线上趣味教学的形式为银里村的孩子们搭建更广阔的学习平台,持续推动当地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贡献青春力量。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知识与梦想也将携手并进,实践团也将与孩子们共同绘制着银里村的美好蓝图。
图为实践团在讲授心理课程。史子仪 摄
图为英语课上实践团与孩子们在进行单词游戏。尤章跃 摄
图为教育技术课上实践团队员分发教具。张宇涵 摄
宣讲织梦,思想润农田宣讲员站会议室讲台上,开展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宣讲。在讲解改革开放和脱贫成就时,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巨大变化,特别是经济领域的飞速发展,使用数据和图表来强化观点。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说明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前景。并且以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图片,展示中国经济总量的提升和脱贫攻克的显著成效。分享成功脱贫的案例和经验,激励村民为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懈奋斗。宣讲员列举近年来国家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取得的改善,让村民感受到新思想带来的实惠并讨论未来在改善民生方面的规划和举措,鼓励村民积极参与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这些有关民生的共鸣话题引发村民点头赞同,氛围积极向上。村民交流有关新发展理念方面的心得,探讨如何将新思想转化为行动,共谋家乡发展。最后,宣讲员总结本次宣讲的主要内容,强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国家和村民个人的重要意义,号召村民们积极学习新思想,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共同为家乡的发展和振兴贡献力,村民的脸上洋溢的信心与期待,汇聚成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图为宣讲员在进行主题宣讲。王若同 摄
银里欢歌,文艺绘彩虹欢歌笑语共成长,实践过程中,实践团深入银里,携手当地孩童,经过多日的认真筹备与精心彩排,为村民们献上了一场精彩的演出。
演出在孩子们的笑容中拉开序幕,一曲《你笑起来真好看》点燃了现场的氛围,孩子们清脆悦耳的歌声让人不禁沉醉于这份纯真与美好之中。紧接着,一曲《听我说谢谢你》深情上演,孩子们用自己歌声表达对家人、老师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感激。随后,孩子们与实践团的队员们携手合作共同演绎歌曲《一路生花》,该歌曲以其励志的歌词和激昂的旋律激励着每一个人勇往直前,追逐梦想。此外,实践团的队员们合唱《小幸运》,他们用自己声音,诠释幸运与珍惜的真谛,许下对孩子们美好未来的期许。整场演出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但孩子们的笑容与歌声却久久回荡在银里村的上空,一同成为了这个夏天最美的记忆。
图为演出结束后实践团团队及参演的孩子们共同的合影。 张慧丽 摄
韭香引路,共筑银色梦田饺子作为中国独有的传统美食符号,是中国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佳肴,更是无数中国人对家庭和睦、平安幸福深深情感寄托的具体表现。实践团踏入银里村,体验了一场从田间到餐桌的温馨之旅。在热情村民们的引领下,队员们手持镰刀,小心地踏入韭菜田,学习割韭菜的技巧,感受农耕文化的质朴与纯粹。院子里,几张圆桌已经摆好,上面铺满了新鲜的韭菜。村民们和队员们围坐一起,擀饺子皮,包饺子,分工明确,嫩绿的韭菜融入馅料,包裹成一个个满载心意的饺子,虽然手法各异,但每一颗心都紧紧相连,将这份来自田野的馈赠,用双手转化为餐桌上的美味。热气腾腾的美食成品端上桌后,队员们与村民们共享劳动的成果,品尝舌尖上的幸福,共话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在饺香缭绕的温馨氛围中,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间真情最是令人动容。每一颗饺子,都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对乡土情怀的坚守,更是对乡村振兴这一伟大事业的坚定支持与美好期许。
图为实践团队员在处理韭菜。 孟令晗 摄
手耘希望田,心绘未来图生活多彩,大地广阔。实践团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在田地间,实践团的成员们摇身一变,成为了为村民们的好帮手。无论是烈日下的花园除草,还是大棚内的黄瓜采摘、韭菜收割;无论是林间杏子的甜蜜收获,还是村民家中西红柿的鲜红满园;乃至山间窑子内小心翼翼地拔除土豆芽,以及田间地头辛勤的浇水灌溉,处处都留下了他们辛勤的汗水。此外,他们还主动承担起鸡舍、鸭圈、牛圈的饲养工作,用实际行动帮助村民们减轻了繁重的劳动负担。
在忙碌的劳作之余,实践团的成员们不仅用脚步丈量着银里村的每一寸土地,更用镜头捕捉下了这里的每一处风景与人文,他们拿起相机,用镜头记录下乡村的每一个美好瞬间,无论是丰收的喜悦,还是劳作的艰辛,都被一一定格成永恒的记忆。他们利用社交媒体发布文章或视频,以真实而生动的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到乡村的真实面貌和农民的辛勤付出,更为乡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实践过程中,实践团还深入走进基层,走入村民家里,探访村民心声。村民们纷纷表示,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家乡面貌焕然一新:道路变得宽敞整洁;夜幕降临时,盏盏路灯照亮归家的路,生活幸福感显著提升。展望未来,村民们满怀信心与憧憬,期待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日子越过越红火,家园更加美丽富饶,共同绘就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图为实践团去到村民家里进行随访。 尤章跃 摄
图为实践团队员在帮村民浇地。 张慧丽 摄
在银里村这难忘的15天里,实践团的队员们跨越了陌生与熟悉的鸿沟,将挑战化为成长的阶梯,每一步都坚实而有力。未来,这份温情将如星星之火,燎原于广袤的乡村大地,激发更多人对乡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对乡村振兴事业的关注与参与,而这些年轻的心灵也将带着在银里村收获的宝贵经验和深刻感悟,踏上新的征程。正如孩子们在游戏环节以“世界”作为“五颜六色”具象化的答案,实践团的队员们也将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扎实的技能,以及更加坚定的信念,投入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注入新的活力,共同绘制出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