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盛夏,杭州师范大学学生医疗咨询服务队再次启航,继续秉持“心心点灯”暑期社会实践的传统,以“关爱生命,关爱健康”为初心,新一代的“点灯人”们踏上了走访之旅,深入遗体(器官)捐献者家庭及其亲朋身边,静心聆听每一个关于爱与奉献的温暖故事,让每一份温暖与力量在心中传递。
灵魂永驻,大爱无疆有一种爱,温柔而坚韧,如同晨曦初照,让希望在每一个黎明中重生。
盛夏的午后烈日炎炎,但捐献者郑跃芬阿姨的丈夫徐健兵叔叔还是亲自前往路口迎接了点灯人们。众人围坐在那张不大的桌子边,静静地倾听徐叔叔与郑阿姨的点点滴滴,他们的故事就像是一幅画卷慢慢在我们面前展开。
(徐叔叔向点灯人们讲述故事)
从徐叔叔口中得知,郑阿姨的父亲是他们村里的老支书,她跟她父亲一样直爽热心。郑阿姨一直倡导参与公益活动,结婚以后夫妻俩每年都会定期献血,也是这一无心之举让郑阿姨在日后的手术中能得到免费血源。遗憾的是,这样一位心地善良的人,终究未能逃脱病魔的侵袭。郑阿姨不幸被确诊为胆囊癌晚期,癌细胞已经扩散到了各个器官组织,即便在这种情况下,郑阿姨依旧选择捐献出仅有的角膜和心脏,让人为之动容。
徐叔叔坦言郑阿姨的去世也让生活变得更加辛苦,所有的重担一下子全落在了他的肩头上。他们共有三个女儿,老大在读大学,老二在读初中,最小的甚至还在幼儿园,供三个孩子读书是一笔不小的开销,生活本就不富裕,如今更是雪上加霜。母亲的离世对于最小的女儿来说更是个尤其沉重的打击,她难以接受这个事实,半夜经常会哭闹,吵着要见母亲,实在让人心疼不已。
作为村上第一位遗体(器官)捐献者的家属,徐叔叔说周遭或多或少有些闲言碎语,许多村民认为他们既没有让逝者得以入土为安,又没有保持逝者身体的完整性。然而,他们坚信,生命的最终归宿虽为尘土,但若能以此为桥梁,促进医学的飞跃,便是生命最为辉煌的再生与升华。
(点灯人们与徐叔叔合照)
在与徐叔叔的交谈中,点灯人们深受启发,领悟到即便是平凡如尘的个体,也能以独特的方式,在世间镌刻下不朽的印记。
静水流深,大爱无言在社区里,郁书记与工作人员宗姐姐都对陈鸿尧爷爷持有极高的敬意,他们一致认为陈爷爷是一位令人钦佩的长者。陈爷爷虽一生未育有子女,晚年时还遭遇了经济上的挑战,但他那份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与对社会的深切感激之情,却从未有过丝毫减退。
在被认定为特困户后,陈爷爷得到了政府的深切关怀,被妥善安置于辖区内的老年公寓,生活所需全数由国家承担,这份支持对他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极大地解决了他面临的难题。面对这份厚重的恩情,陈爷爷内心充满了感激,同时也因自己难以直接回馈而心生愁绪。于是,他毅然决然地做作出了一个勇敢又充满大爱的决定——捐献自己的遗体,以此作为对社会、对国家深情厚意的最高致敬与回馈。“陈爷爷有回馈国家、回馈社会的想法。他时常反思,若非国家的扶助,自己这位无子无女的老人就无法过上有人细心照料的日子。”谈及陈爷爷捐献遗体的原因时,宗姐姐如是说道。
除此之外,陈爷爷也是个开放坦诚的人。在邻居面前,对于自己作出的捐献遗体(器官)的决定从不避讳,相反,他一直引以为傲。
(点灯人们与宗姐姐交谈)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轻于鸿毛,重于泰山。我作为母亲也会跟我女儿说,希望她能够在了解遗体捐献的意义后,尊重我的意愿。”在陈爷爷的影响下,宗姐姐也是做出了捐献遗体(器官)的决定,并且还将影响着她的下一代。
(点灯人们与郁书记和宗姐姐合照)
陈爷爷的故事如同一股温暖的春风,吹遍了整个社区乃至社会。它让我们相信,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有能力做出贡献,让世界因为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
遗体器官捐献者是医学之路的璀璨星辰,以无私之光照亮解剖台,深植医德根基,传承人道精神。他们让理论与实践相融,推动医学进步,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敬仰与榜样。
遗体器官捐献者让爱与生命在无尽传递中,绽放出超越生死、震撼心灵的璀璨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