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绘梦童心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非遗文化,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西南石油大学
电气信息学院“爱佑童心”志愿服务队于暑期赴斑竹园街道安村桥社区进行了以“体验非遗魅力,传承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三下乡实践活动。其旨在让小朋友们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非遗文化——扎染,激发他们对传统非遗文化的热爱和兴趣,从而积极主动了解更多的传统非遗文化,让非遗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爱佑童心”志愿服务队团队合照
活动当天,为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志愿者们提前进行了周密的筹备工作。他们不仅准备了充足的扎染材料和工具,还根据小朋友们的年龄特点设计了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宣讲内容,结合趣味PPT和科普小视频的宣讲形式,来准确、生动地传授扎染知识。
首先,志愿者们通过PPT和实物展现扎染的非遗文化。以生动形象的图画、通俗易懂的文字和用实际的扎染艺术作品,详细地向孩子们介绍了扎染的历史背景,让孩子们了解到这项古老技艺的独特魅力以及扎染背后的文化内涵。
志愿者介绍非遗文化

志愿者向孩子们讲述扎染文化
接下来,志愿者们利用科普趣味小视频向孩子们介绍如何进行扎染创作。随后,进入动手实践环节。志愿者将孩子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配备一名队员进行指导。在志愿者们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开始尝试扎染创作。活动现场,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将布袋折叠成各种形状,用皮筋、木棒紧紧固定住。扎结完成后,他们小心翼翼地将布袋浸入事先准备好的染料中。随着染料的渗透与融合,布袋上的每一寸布料开始发生变化,色彩在布料上交织、碰撞,最终形成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图案。
最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晾晒,扎染作品彻底完成。在展示与分享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收获了成功的喜悦,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扎染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扎染第一步——扎布料

扎染最后一步——染色
让小朋友们学校并实践扎染非遗,不仅是一种技艺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一种情感的寄托。扎染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扎染非遗,岁月织锦,绘梦千年”。扎染在时光的长河中缓缓流淌,它以布为纸,以自然之色为墨,诉说古老的传说。它每一抹色彩,每一道褶皱,都是历史与文化的交织与碰撞。
我们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通过教育实践活动,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在扎染的过程中,将文化传承的种子根植于他们心中,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让非遗之花在新时代绽放,将这份独特的民族记忆,传递给更多的人。
文/彭小雯(21级自动化)
李延翔(23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图/吴昊南(23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