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校园活动大学生活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笔尖传情,非遗技术让湖笔“纸上生花”

时间:2024-08-28 17:42:14 关注:
文房雅致凝清韵,传统笔墨印光辉。中国传统毛笔历史源远流长,是文房四宝之一,更是中国四大文化瑰宝之一。在书法与绘画中,执笔起形、落笔生花。不同的力度、角度和速度,能够勾勒出含蓄、婉约的线条与墨色,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美感。
湖笔,凭借悠久的历史,精湛的技艺,成为毛笔家族中的佼佼者,故而又被称为“湖颖”。湖笔以杆为脊,以毛为衣,层层叠叠,绘出一笔一画。然而随着时代与科技的进步,毛笔也逐步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然而作为非遗技术,每一支湖笔的背后,都是湖笔传承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苏州古吴三阳笔庄,省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与笔庄传承人们的采访对话,为我们娓娓道来苏州湖笔的前世今生的故事。
缘起,与湖笔千里相遇
跨越数千公里的相识,缘起一次偶然的机会,让苏州湖笔技艺的传承人倪颂霖先生走进了毛笔的行业。“因为他们知道,在遥远的苏州,湖笔的质量非常好,所以他们来到咱们苏州寻找湖笔的过程中,正好与我接上了这个关系。”倪先生笑吟吟地为我们介绍道他是如何踏入毛笔制造的行业。原来,倪先生在年轻时候认识了一位来自日本的老人,这位日本老人知道远在中国的苏州,那块人杰地灵的地方有着出色的毛笔工匠,生产的毛笔质量十分优良。说着,倪先生指了指身后墙上挂着的去日本交流的照片,说道:“这是2000年之前去日本的时候拍的啦!” 这次的相识让两位先生一拍即合,日本的老人将日本的技术带过来分享给倪先生,倪先生团队的师傅们也积极与老人交流,毛笔在苏州制造完成后,再出口到日本进行销售。就这样进行了多年,倪先生的毛笔事业慢慢开始了起步。
 
传承,让湖笔落地生花
“古代的文人要有文才能做官,所以这些官人文人都是写得一手好字,写得一手好字的背后离不开好的毛笔。”倪先生一边笔画一边为大家介绍毛笔的重要性。回望历史,湖笔能替代宣笔而起,除宣州笔业衰落,湖州制笔资源优良以外,与精英笔工和周边文人的交往互动也至关重要。在文人墨客群体中形成对湖笔品质的认可,是湖笔走向繁荣鼎盛的一大动因。
自1937年日军占领善琏镇,当地笔工先后背井离乡到达苏州。苏州距离上海比较近,物资流通更为方便,因此湖州笔工选择迁居到此。他们纷纷承袭祖业,制笔谋生,苏州湖笔一片繁华。倪先生团队中的潘海婴老师讲起了自己学习制作毛笔的故事:“当时我们在流行的苏州湖笔厂学习,大家都一起学习制作毛笔将来能够分配到具体的部门工作。”可见那时候的苏州湖笔厂,可谓是非常流行。湖笔跨越湖州来到苏州,得以生根发芽并且发展得越来越好。
 
创新,让湖笔推陈出新

“毛笔不是简单地把毛一缕一缕往笔杆上面一插那么简单。解开了一支毛笔的笔头,它是各种不同粗细,不同长短,不同的毛料的毛结合在一起的。”考古前人刚发明毛笔的时候,再看现在的毛笔。经过时间的慢慢发展,毛笔的工艺也慢慢演变慢慢精进。湖笔讲究用料,就是在加深这个工艺深度的空间。

“毛笔的笔尖是十分重要的,写字的一撇一捺都关乎笔尖,非常要紧。”倪先生团队的苏州湖笔不仅继承了湖州湖笔优良的做工,从浸料、拔毛、整齐、配料至修削等方面更为改进,更加适应了文人画注重“写意”,以及笔锋软硬适中,弹性适宜,且储水量大的要求。倪先生的古吴三阳笔庄除了传承了苏州人制“苏州湖笔”的精粹,制作传统的湖笔(羊毫),还创新制作 “湖笔”“水笔(丹徒、丹阳制作传统)”相结合的羊狼毫笔。新的品质品种也丰富了“苏州湖笔”的内涵。前些年我们曾荣膺吴中区颁布的制笔技艺非遗传承人,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的称号。提到了这些创新之处,倪先生骄傲地点了点头,并期望着苏州湖笔能够越做越好,越来越多人能够了解苏州湖笔,爱上苏州湖笔。
 
古意寄情毛笔问,纸上山河画不完。墨痕浸透千年韵,文字流淌述古今。毛笔,宛如一条流淌着墨香的河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在中国上下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文人墨客用毛笔挥洒奇思,宣泄情怀,以笔为锄,以纸为田,笔耕不辍,尽情书写“笔下春秋”。但这文化的背后离不开毛笔技艺的支持,毛笔文化传承至今,也离不开倪先生等一代代毛笔技艺人的不断传承与创新。(姚璇 苏州城市学院)
作者:姚璇 来源:苏州城市学院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