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校园活动大学生活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探索制盐技艺 传承非遗文化

时间:2024-08-28 23:38:57 关注:
中国青年网 泰安 818日电“寿光卤水制盐技艺”历史悠久,自商周“煮海为盐”到现在的晒盐,取卤——蒸发——结晶——出盐,制盐技艺一脉相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卤水制盐技艺,代代相传。为了深入探究这一传统技艺的魅力与价值,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的非遗实践探查队于8月18日前往寿光市侯镇岔河盐场,实地学习并助力这一古老制盐法的复兴。
寿光地区的卤水制盐工艺源远流长,可追溯至商周时期。据《尚书·禹贡》记载,该地区“海滨广泻,厥田斥卤……厥贡盐稀”;在商周时期,人们使用陶罐汲取卤水煮海,称之为“煮海为盐”;到了春秋时期,管仲在齐国首次实施了“官山府海之策”,并采用筏薪煮盐,按人口分配食物;汉代时,寿光设立县治,并设置盐官,煮盐工艺由煮海改为煎盐;明代,煎盐工艺进一步演变为熬盐;至清初,滩田晒盐的方法开始沿用至今。卤水制盐工艺虽流程简单,但对操作技术要求极高,它体现了卤水与自然气象的巧妙结合。卤水制盐工艺是劳动人民长期实践中的智慧与汗水的结晶,蕴含着深厚的科学原理,是一份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图为盐场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明迪 供图
盐业从业者对气象变化的精确观测尤为重视,并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气象谚语,以利于分析和掌握天气状况,从而合理安排原盐的生产活动。寿光卤水制盐技艺的保护工作负责人王慧指出,正是这种对气象的细致观察,使得寿光地区形成了其独特的地下卤水制盐技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参与人员亲自参与了制盐的各个阶段,他们的身影遍布盐场的各个区域。他们依次参观了蒸发池、调节池和结晶池,观察了卤水从提取到蒸发、调节,直至结晶的整个过程。参观结束后,实践人员还亲身体验了捞盐和打埂的工序。这些实践人员的参与不仅为古老的制盐工艺注入了新的生机,也促进了这一传统技艺在年轻一代中的传承。

  图为盐粒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明迪  供图
实践队员们深知,维护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乃当代青年之责。在实践中,他们深刻认识到寿光卤水制盐技艺不仅是一项经济活动,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因此,他们致力于学习与传播该技艺,期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增进公众对这一古老技艺的了解与珍视。该技艺不仅包含制盐过程,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队员们通过记录、讲解、演示等多种方式,致力于让更多人了解寿光卤水制盐技艺的历史背景、制作流程和文化意义。他们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唤起公众对这一古老技艺的关注和珍视,使其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他们坚信,只有让公众充分认识到这一技艺的价值,才能激发全社会共同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确保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代代相传,永不消逝。

 图为盐坨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明迪 供图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卤水制盐技艺越来越被人们淡忘,老盐工逐渐减少,再加上制盐劳动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年轻人多不愿意从事此业,卤水制盐技艺后继乏人。而此次卤水制盐技艺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对于保护卤水制盐技艺,并使之得到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次社会实践,队员们不仅学到了制盐的技术,更学会了如何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如何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他们坚信,只有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互融合,才能让卤水制盐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实践队员们的行动,正是对这一信念的最好诠释。(通讯员 张明迪)
 
作者:大学生之声 来源:大学生之声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