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校园活动大学生活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安徽学子三下乡:数昔时山河日月,续文明薪火传承

时间:2024-08-29 09:40:13 关注:
为树立文化自信,传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了解中国历史传承脉络,近日,安徽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赴南京博物院开展活动。本次活动,实践队员切身感受到中华文化深厚的底蕴,江南文化的源远流长,增强了实践队员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和认同感,励志在新征程中担当传承文化的使命。
7月10日上午,实践队员抵达南京博物院。走进南京博物院大门,现代建筑与古建筑交相辉映,虽然少了几丝历史的厚重,但也显得别具风格。或许在新时期下,这也是大多数中华文化的历史命运。庭院有一株银莲,莲子饱满,莲蓬干瘪。思索半晌,明了事理。江南人爱莲,谓其花中君子,也承美好吉祥之意。莲有多子,寓意生命,也喻指未来;莲蓬干瘪,有过往之意,这建筑便寓意着在这片土地上,几千年来的文化更迭,甚雅。

图为博物馆文物展示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石青瑶 摄
抱着学习的态度,实践队员们对展品多进行讨论与交流想法,气氛也显得的轻松活跃。历史是无声的,当后世的人们在他们的旁边进行交谈,或许对他们来说这就是新的生命。殿前有石阶,拾阶而上,便步入了历史。这里曾经孕育了六朝……
    走进历史馆,这里是江南地区最早的文明,完全是一副文明刚诞生的情景,用着最粗糙的工具,在这片土地上刀耕火种,繁衍生息,生产制造。在那个智力尚未开化的阶段,人们会进行怎样的思考呢?队伍中不仅有了这样的疑问,我非昔人,不知其所思。早期江南地区文明发展在实践队员们面前展开,相较于后期文明融合的大一统,这个时期的江南文化颇具地域性,也有了最早期的国家,再之后便是熟悉的吴越春秋……看这展柜里面的一件件展品,以及展品背后的讲解。那些耳熟能详的故事,在这些沉默的见证者身上,有了真实的体现。实践队员们安静观摩着每一件展品,神色思索,或许那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绝唱正在他们的耳边响起。六个展厅,每一间便是一个朝的故事,壮志于汉史故里,恍惚于隋唐华彩,安然于宋元盛世,惊叹于明清辉煌。
艺术馆,最具代表的当属中国书法绘画,实践队员们主要欣赏以及了解相应的艺术手法,了解画中的意蕴。数字馆,颇让实践队员惊讶,原本历史的记忆只能通过古代的展品遗迹,才能得到了解。如今,在现代社会,通过数字放映的方式,重现历史背后的痕迹,这是新时代下中华文化的又一次延伸,是文化生命的另一种再现。
人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非遗馆便是这句话的最佳代表。除了耳熟能详,司空见惯的中国结,香包。昆曲的演绎可以说是本次实践活动的最大收获,在流行音乐,影视文化得到空前发展的现代。作为中国本土最传统表演艺术形式——戏曲,却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特别是新世纪的年轻人,受到本土新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冲击,中华传统文化在他们身上留下的痕迹很淡,这让在场的实践队员们感到遗憾与痛心。历史的更迭,诸如此类的艺术消弥于时间,非遗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在中国本土却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这一现实令在场的实验队员沉默良久。戏台上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无不宣泄着非遗传承者们内心的呐喊:“这是我们的文化,从前有今后也会有。”

图为博物馆标语展示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石青瑶 摄
出博物院,实践队员们对周围的游客进行了调研,绝大多数人对中华文化有着深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原因有很多,大多数人都选择了责任感这一原因。对于新时代下中华文化的宣传方式,年轻人的选择偏向于数字,例如游戏影视作品等,年长者则选择线下,短视频宣传等。这为未来中华文化的改革提供了方向。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江南文化有了更深入全面的了解,也得知在这一历史时期传统文化也需要进行创新,与时俱进,才能在世界上发出更多的声音,走得更远,得到更多认同。青年们需要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为自己的文化代言,不断接续奋斗。
作者:杨之彧 曹宇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