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安庆历史,品古城文化安庆,这座坐落于长江之滨的历史名城,自古以来便是文化与经济的交汇点,它见证了无数朝代的更迭,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这座古城的心脏地带,安庆博物馆宛如一位沧桑的老人,静静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变迁。它是一个集历史文物、革命文物和戏剧文物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二级博物馆。实践队员们有幸踏足这片充满故事的土地,探寻那些尘封的记忆,传承那份独特的古城文化。
进入博物馆,大厅内高达三层楼的巨幅古铜色浮雕震撼了团队成员,浮雕上刻有天柱山、振风塔等安庆著名的景点。中央陈列着一幅宏伟壮丽的安庆全景油画,画中的建筑与现实完美契合,形成了一幅令人赞叹的画卷。这幅油画不仅展示了安庆市的繁荣与美丽,同时也为参观者营造了独特的氛围,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那个战马嘶鸣、英雄辈出的年代。馆内陈列着各式各样的文物,它们或精美绝伦,或朴实无华,每一件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实践队员们驻足于一件件展品前,用心聆听它们无声的讲述。那尊栩栩如生的石雕佛像,眉宇间流露出悲悯众生的情怀;那些锈迹斑斑的铜器,见证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还有那泛黄的古籍,记录着先人们的智慧与思想。
图为实践队员欣赏馆内精美陶器。通讯员 吴超 摄
赏戏腔风采,颂传统文化“徽戏的老家就是安徽的首府安庆”——在安徽中国黄梅戏博物馆中,有一副京剧名画《同光十三绝》,在画作的上方,有这样一行源于《中国京剧史》的字样。实践队员们跟随讲解员的步伐向前来到安徽中国黄梅戏博物馆进行深入的参观学习,体验黄梅戏的独特风采。
在整洁宽敞的展馆中,讲解员重点介绍了一块来自于怀宁县洪镇镇金鸡村的石碑——金鸡碑。这是全国唯一的金鸡碑。碑上篆刻有“金鸡社令正直之神位”的字样。传说金鸡是二郎神的座下,是戏神的化身。这块石碑是中国戏剧研究史上的重要标志性文物,有力证明了安庆戏剧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在中国戏剧史上的独特地位,这让实践队员们感到振奋和激动。实践队员们还了解到,从清代中期到清末,安庆城区的大街小巷中先后建造了专门用于商演的戏园高达12座,而这对当时仅有10万人口的安庆城来说,它的密度和比例都相当大。正因为有如此肥沃的“戏剧土壤”,徽班才得以在这里孕育,在这里发展,才能走出安庆,走向全国。
图为实践队员正在参观黄梅戏博物馆中有关戏曲的文物。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吴旭东 摄
思人文史韵,悟文化魅力展柜中还有一份《安徽俗话报》,刊登着陈独秀先生的《论戏剧》。他提出:戏剧具有教化育人的功能,人们能在戏曲故事中学到很多道理。安庆市博物馆不仅展示了这座城市的繁荣与美丽,同时也传递了人民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珍视。它的三大展馆将红色革命和传承戏曲同时展现,让参观者深处其中更能感受安庆这座古城的文化魅力和革命意义,实践队员们在这一趟的探索中收获良多,感受到了安庆市人民的智慧、勤劳和创造力,也对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黄梅戏淳朴流畅、唱腔丰富,具有独特的、多元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伴随着革命的向前推进,黄梅戏的戏曲文化也在不断地发展。然而,由于多元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冲击,黄梅戏和其他地方戏一样,面临着走向衰落的态势,正在从现实生活中渐渐消失。实践结束之际,实践队队长吴超表示:“希望此次实践可以让更多群众看到了解到黄梅戏文化并对此产生兴趣,在一定程度上鼓舞年轻一代加入黄梅戏传承保护的队伍中来,同时也为安庆特色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赋予新的思路。”
图为实践成员在黄梅戏博物馆的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强 摄
此次探寻黄梅戏文化社会实践,切实增强了实践队员们对历史文物和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意识,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力量。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在未来,他们将紧跟时代步伐,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勇于创新,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不断坚定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