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安徽工业大学赴雨顺社区实践队到达实践地点。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引领下,实践团队首先来到街道办事处,同管理人员就改善社区民生问题进行交流,经了解,队员们发现目前雨顺社区的居民对社区的多方面问题存在很多争议。这为实践队获得了近距离接触和了解当地社会状况的宝贵机会,有助于实践队更全面、深入地掌握当地居民的生活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从而为后续的社会服务工作做好充足准备。
在参与社区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实践队员们积极融入社区生活,他们通过倾听居民的诉求,深入交谈,细致了解雨顺社区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包括部分基础设施的老化以及文体活动的匮乏,在这样的背景下,居民们对社区环境的改善和文化建设寄予了厚望。针对这一情况,实践队员们凭借自身专业特长,围绕“如何有效改善社区生活”这个主题展开了积极的讨论。他们分享了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见解,并结合所学专业知识,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可行的措施。这些讨论不仅仅是理论上的交流,更是为社区发展带来了切实的方案,确保了实施措施能够真正体现民众的意愿,温暖居民的心。居民们表示,通过这种深度互动,实践队员们不仅在推动社区的发展进程,还成为了连接居民与改善措施之间的重要桥梁。
在社区活动中心,队员们在社区中心的空地上搭建起了临时的学习辅导摊位。孩子们纷纷带着自己的作业和学习中的疑问前来,实践队的成员们耐心地为他们解答数学题、讲解语文课文、纠正英语发音。对于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孩子,队员们还专门制定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帮助他们逐步提高。为了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实践队还组织了各种兴趣小组。队员们表示,通过与家长的交流,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了教育在社区中的重要性以及资源的匮乏所带来的困扰。尤其是在当前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背景下,社区教育亟需得到更多的关注与支持。同时,队员们还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也是对孩子们心灵的关怀与支持。在这个过程中,爱与责任交织,形成了社区教育的温暖氛围。
其次,为了关爱雨顺社区的特殊人群,如残疾人和孤寡老人,实践队还进行了以下活动。队员们首先来到了李青云奶奶的家中。李奶奶年事已高,子女常年不在身边,独自生活。一进门,队员们就开始忙碌起来,打扫房间,清扫每个角落;同时也帮李奶奶整理衣物,整齐叠放衣柜里的衣物。忙完家务后,队员们围坐在李奶奶身边,耐心地倾听她讲述过去的故事。队员们也为李奶奶按摩肩膀,舒缓疲劳。李奶奶表示实践队的队员们都十分热情,也为自己在生活中排解了很多寂寞。李奶奶走在最后表达了自己对实践队队员们未来学业的祝福与鼓励,同时表示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实践活动结束后,队员们撰写了详尽如实的调研报告,为社区未来的发展呈上建议。实践队根据社区对特殊人群关爱不足的情况,提议社区强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优化公共服务;同时,实践队针对社区对儿童文化教育匮乏的情况,提议社区加大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塑造特色的社区品牌,提升居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一名队员在参与实践活动后,深刻体会到此次经历对其视野的有效拓宽。这位队员指出,通过与社区不同背景的人群交流与互动,能够清晰洞察他们的真实生活状态。这不仅让该队员对社会的多样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培养了该队员对他人的同理心与包容心态。
实践队队员在社区内清扫垃圾。李启扬供图
实践队员参观社区委员会并提供服务。李启扬供图
五名实践队员经过长达三天的实践活动,深刻体会到了这一过程的意义与价值。他们一致表示,此次实践不仅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更为未来的志愿服务事业及个人生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深入了解不同背景人群的生活状态,队员们丰富了自身的社会认知,增进了对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理解。这样的体验,使他们在未来的服务工作中能够更加有效地发挥积极作用,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未来,队员们将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面对不同社会背景的人群。因此,此次实践活动的意义远超个人的成长,必将在推动社会发展的道路上,留下深思熟虑的足迹,为推动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讯员:张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