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校园活动大学生活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淮北师范大学三下乡 :“‘疆’心‘彼’心—共栽民族团结之花”团队赴新疆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时间:2023-07-23 14:19:18 关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进步重要论述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唱响民族团结大发展的主旋律、在潜移默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宗旨,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社会实践团队7月13日至7月20日前往新疆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开展了“‘疆’心‘彼’心—共栽民族团结之花”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榜样是看得见的力量 典型是触得到的标杆
  7月13日,团队成员前往阿克苏市拜什吐格曼乡阿热兰干村,慰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陈耀平同志,聆听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感人故事,学习陈耀平同志的先进事迹,传承楷模精神。陈耀平叔叔无私奉献、吃苦耐劳、不图名利、不计得失,全身心地帮助维吾尔族残疾群众吐尔逊•托合提脱贫致富奔小康,在阿热兰干村群众中发挥了依靠产业脱贫、依靠科技致富、依靠辛勤劳动奔小康的良好示范作用,为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群众脱贫、增进民族团结情谊、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做出了积极贡献,被大家誉为“脱贫攻坚路上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践行者”。陈耀平叔叔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最美支边人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六届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图为团队成员听到陈耀平叔叔的经历后有所感触,不禁落泪
 乡间儿童亮风采  课外活动润童心  
团队成员前往阿克苏市拜什吐格曼乡阿热兰干村委会,以文艺体育的形式在室外进行课外教学,主要是多种民族的舞蹈教学以及小游戏。首先团队成员带领学生学习每小节舞蹈动作,随后穿插引出游戏环节,团队成员会讲解游戏方法和规则,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有秩序的进行游戏。对表现优异,配合老师,活跃气氛的同学发放小礼品,水笔、作业本等学习文具。
通过课外教学让每位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姿态投入到实践中去。通过游戏和互动学习,可以使教育更加生动有趣。让每位学生亲身体验到多民族舞蹈文化的魅力,加深对各民族舞蹈文化的认知。帮助学生发展其身心和道德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教育和学习的过程中,寓教于乐、融学于趣、化教于心,使学生在娱乐中接受到教育。
  赓续党的红色血脉  传承柯柯牙精神
  7月14日,团队成员走进阿克苏市温宿县柯柯牙纪念馆,参观了序厅、荒漠戈壁—昔日恶劣的自然环境、百折不挠—荒漠中的艰苦奋斗史、薪火相传—开启荒漠绿化新篇章、信念弥坚—铸就生态治理新丰碑、结束语六个展厅,以图文并茂、实物展示、光影再现、虚拟仿真、互动体验等方式体会了老一辈阿克苏人的艰辛困苦。团队成员们沿着历史的足迹踏行,深切感受到柯柯牙绿化工程的实施,使阿克苏地区旧貌换新颜,从往昔"漫卷狂风蚀春色,迷梦黄沙掩碧空"到如今"风拂杨柳干顷绿,水润桃李万园红",是三十余年来地区人民持续奋斗的结果。
带队老师吾斯曼·艾买尔说:“作为土生土长的阿克苏人,我切身实地的感受到了阿克苏地区生态发展从荒漠化到现在的绿色生态可持续化历史发展进程,同时感受到了一代又一代各族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今后我要进一步继承和发扬“自力更生、团结奋斗、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柯柯牙精神,并积极学习党史,从党史中向优秀的共产党员学习,从他们身上汲取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我相信在柯柯牙红色精神的滋养下,我们才能在教育事业的道路上走得更快、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图为团队成员在柯柯牙纪念馆参观学习
  大爱谱写“和谐曲”—参观民族团结示范村
  实践团队走进阿克苏市温宿县克孜勒镇被誉为“民族团结示范村”的喀拉萨村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的一个显著特征,所以我特别用了‘石榴籽’来形容。”在喀拉萨村,实践团见识了民族团结进步的典范,了解了民族理论与政策在当地的落实成效。和村民们聊天,用真心换真情,听他们分享自己身边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友好互助和团结合作的小故事。旨在为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贡献莘莘学子的一份力量。
  聚多元文化之美,谋文化交流之道
  7月15日,团队前往阿克苏市温宿县克孜勒镇乌克铁热克村进行参观学习。一处处文化景观、一幅幅主题墙绘引人注目,紫藤长廊、法治广场充满现代感,家家户户院落相通,保留着田园农居的“泥土气”。乌克铁热克村把旅游和文化传承进行糅合,通过旅游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多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进而发挥出文化激励中华民族走向更远的未来的作用。展览馆墙上,记录着村里多个“第一”的文化牌见证了乌村的变迁,也记录着村民的奋斗史。
  参观红色文化墙,深切领悟延安精神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明确要求,“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因此,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更应当将红色文化传承下去。
  李璇、朱贝贝、容艺琳等汉族同学驻足在“双语文化常识墙”通过询问维族同学来学习维语,让大家在活动中能感受到各族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促进多民族交流和深度融合。
  漫漫支教路,殷殷育人心
  7月17日,团队成员在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县泽普县奎巴格村墩买里村开展了“漫漫支教路,殷殷育人心”—支教活动。
科普研学—技术赋能教育。为了拓宽孩子们的视野,锻炼他们发散思维。团队成员充分运用自身所学专业优势,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形式多样的体验式活动,向小朋友们普及了一系列科普知识,推动科普活动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科普研学活动中团队成员结合flash动画制作交互课件,普及科学知识。实行双师课堂“讲授实操并存,“一带多的”形式让小朋友们在电脑上进行拼图、连线等,巧用知识迁移,建构孩子们的多元思维能力。“大手牵小手”给孩子们带去新颖知识模块,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美好期望,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对他们未来生活有一定指引和启迪。
  暑期防溺水,“安全不放假”—防范知识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加强防范措施,减少溺水意外事故的发生。支教活动中,团队成员利用照片、视频、真实案例、提问互动等方式,向孩子们讲述了如何防止溺水事故发生,遭遇溺水时的症状、如何自救以及如何施救等,通过防溺水三字口诀加深印象,在讲授过程中也涵盖了与小朋友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常识,让孩子们充分认识生命安全的重要性。从维护自身安全的角度出发,发散至全局,围绕“实用”主题,做到知识学习和技能掌握双向并举。暑期安全无小事,“防溺水“绝不容忽视。
  弘扬民族文化—剪纸。为增强当地少儿队民族文化的认知,提高少儿艺术素养,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特色,团队成员先对小朋友们讲授剪纸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及艺术形式,随后以小分组的形式展开教学,与小朋友们进行互动交流,为孩子们提供彩纸和剪刀和艺术创作平台,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结合主题进行现场作品创作,活动的最后每个孩子都高高举起自己的作品,脸上都洋溢着开心快乐的笑容,这次活动充分激发了孩子们的民族自尊心,增强民族自豪感。

                                          图为团队成员与小朋友们合影留念
感受非遗魅力—植物拓印。为了让当地孩子们亲身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实践团队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植物拓印活动——“拓花草之印,染盛夏记忆,传非遗文化”。 团队成员采用讲解与手工实践相结合的形式,通过为孩子们介绍拓印的背景、发展历史、工艺与技术以及现在的应用与发展趋势,一方面让孩子们体会拓印本身的制作过程,另一方面让孩子们感受它所承载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通过让孩子们用身边的植物来亲手进行拓印创作,发现身边美的同时激发孩子们创造美的能力,增强创造力和观察力,更加亲近大自然。
  走进千年古城,探索文化奥秘
  7月18日,团队成员一起参观了莎车府文化展示馆、清代莎车保卫战纪念馆、阿曼尼莎罕纪念陵和莎车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进入莎车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后,团队成员按照指示牌首先首先将进入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等少数民族的展示厅,这里详细介绍了各个民族的人文、饮食、服装以及房内装饰特色,呈现着生活在这片区域少数民族历史的最佳注解,身处高大辉宏的宫廷让人瞬间进入一千零一夜的既视感。一张张照片、一件件文物,铺陈出莎车各族人民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团结奋进、锐意进取的壮丽画卷。讲解员精彩生动的讲解,让大家热血沸腾,对脚下的这片土地更是爱得深沉。同时,了解到2005年,维吾尔“十二木卡姆”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5月20日,十二木卡姆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成功发射升空的“嫦娥一号”搭载了31首歌曲,《十二木卡姆》选曲名列其中。
  喀什作为“丝绸之路”上的名城,有着美丽的高原风光和民族风情。喀什古城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新疆最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文景观。古城闪耀着包括维吾尔、汉族、哈萨克、乌兹别克等多民族的文化异彩。各族儿女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为促进民族团结和地方经济做出了贡献。素有“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不到古城不算到喀什”的美誉。
  步入老城,热闹非凡的街巷,忙碌的各种小生意摊档,悠闲交谈的维族大叔、嬉戏玩闹的孩童。这里基本保留了新疆原生态的生活状态,漫步其中,能够深刻地感受到维族人的生活节奏和人文风情。穿过小巷,实践队员来到喀什市民族团结示范村(社区)——喀什市吾斯塘博依街道古扎社区,在吾斯塘博依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进行参观学习。参观过程中,工作人员介绍古城建设的发展历程。曾经的古城街巷逼仄,房屋拥塞,环境脏乱,相关居民生活配套设施较为缺乏。当地甚至流传过“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水管墙上挂,解手房上爬”的顺口溜。2010年,国家启动了一项投资70亿元,涉及20多万人口、8平方公里面积的老城区危旧房改造民生工程。喀什老城7000多户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民居在保留原有空间格局的基础上被修缮加固,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肯定。通过参观和学习,实践队员对古城的建设和社区的发展有了初步的认识。
  重温总书记足迹,感悟时代发展进步
  2014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疏附县,深入乡镇小学、村民家庭,实地了解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南疆农民生产生活情况,使这个普通的县城成为“新疆探索特色的脱贫攻坚之路”的排头兵。当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阿亚格曼干村看望当地老百姓,他动情地说:“我来看你们,就是要验证党的惠民政策有没有深入人心、是否发挥了作用。凡是符合人民群众愿望的事,就是我们党奋斗的目标。我祝愿你们在党的政策扶持下生活得更加幸福。”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时隔八年再次赴新疆考察,并作出重要部署。
  7月19日,实践团队紧跟总书记九年前的足迹,来到疏附县阿亚格曼干村,进行实地参观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蕴含着深厚的思想力量,激励着阿亚格曼干村人撸起袖子加油干。短短九年时间,阿亚格曼干村由一个贫困村变成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乡风文明的“明星村”。走进喀什地区疏附县托克扎克镇的阿亚格曼干村,听讲解员讲解当年的故事,感受乡亲们如今的美好生活。千里文化长廊、宽阔洁净的柏油路、一桩桩现代元素和民族特色交相辉映的民居映入成员们眼帘,散发着新时代美丽乡村的气息。难以想象,曾经的阿亚格曼干村是个缺水少电的深度贫困村,村民住着土坯房、走着沙土路。如今,依靠党的好政策,牢记总书记嘱托的阿亚格曼干村,以新时代乡村振兴示范村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通过此次学习,大家深深感受到了阿亚格曼干村的发展变化,真切地了解到党中央对新疆工作的关心和重视。这次参观学习是一次深刻的洗礼,为实践小组成员后期的实践锻炼注入了精神动力。
  华夏子孙跟连根,民族团结一家亲。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通过本次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们学习民族团结楷模精神,学习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深入了解民族团结现状,充分感知民族地区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当地孩子互动交流,开展支教活动,拓展孩子们的兴趣爱好,促进其全面发展;走进古城,探索文化奥秘,感受文化魅力。团队成员以实际行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进步重要论述精神,同时本次实践行动也激励着更多大学生投身到民族团结的实践当中。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当好民族团结的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让民族之花常开长盛。
 
 
 
 
作者:玛依拉 朱贝贝 李璇 来源:淮北师范大学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