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校园活动大学生活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苏州大学“锦绣多彩畲乡,汇聚诗意远方”

时间:2023-07-28 16:06:01 关注:

锦绣多彩畲乡,汇聚诗意远方

  民族团结是新时代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因素,为不断深化创新大学生对于民族团结的实践研究,使各民族的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联系在一起,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石榴果——民族团结,籽籽同心”实践团于7月21日至7月23日在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开展长三角地区少数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文化路径研究。他们通过走访民族文化非遗传承人、在民族中学投放问卷、实际感受畲族传统技艺,深度挖掘景宁畲族文化,以实践视频的方式向更多青年群体展示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进一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传民族技艺,编多彩文化

  畲族彩带编织技艺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彩带作为畲族传统的手工艺织品,既是美化衣着的装饰物,又是用作腰带、背带等的生活实用品,同时也是畲族青年男女定情定亲和驱邪祝福的吉祥物。

  近日,石榴果实践团成员来到景宁县畲族博物馆开展活动,拜访了畲族彩带编织非遗传承人蓝延兰老师——她用双手将丰富多彩的畲族文化融入到彩带之中。成员们通过和蓝老师的交流,了解到织带是畲族农村妇女必学的手艺,蓝老师从六岁起就跟着外祖母开始接触彩带,并勤学苦练。由于畲族人口占比不足全国总人口的0.1%,其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相对较弱。让更多人了解畲族彩带文化,是蓝延兰几十年来一直深耕传统民族技艺的初心。在提到她对促进民族团结的贡献时,她非常谦虚地说:“我只是尽努力做好了自己应该做的事。”

  为进一步了解彩带的编织过程,团队成员去到畲寨东弄全域旅游中心的畲族服饰馆走访畲族彩带编织手艺人雷桂契老师,并亲身体验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畲族彩带利用丝线、棉纱或苎麻,采用经纬线编织法,交叉挑织成各种花纹、图案。在雷老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参观了民族畲绣馆内的织物成品。

  图为雷桂契老师指导团队成员方浩然编彩带   张磊摄

      “先坐在竹凳上,把绑着丝线的木板一端抵在柱子上,另一端抵在腹部。”雷老师悉心指导团队成员体验彩带编织。成员们大致掌握了最简单的编织方法。除了能熟练编织彩带,雷桂契老师还是景宁畲族自治县的民歌非遗传承人。雷老师唱着悠扬动听的歌曲,编着多彩的织带。悦耳的旋律、富有节奏的编织技艺,实践团成员深深体会到振兴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舞灵动巧手,绣畲乡故事

  畲族刺绣是畲族民间工艺美术之一,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畲族最具特色的手工艺之一,承载着畲族独特的文化印记。畲族妇女喜欢在衣裳的领上、袖口、衣襟边和围裙上刺绣一些花鸟和几何纹样,这些图案花纹不仅富有独特的民族风格,而且配色绚丽、花样新颖。然而由于历史原因,畲族刺绣技艺如今正濒临失传。实践团队成员来到景宁畲族自治县凤舞银针畲绣文化体验馆寻访畲绣非遗传承人夏安静老师。团队成员近距离观察了畲绣的滚针和斜缠针技法,夏老师的巧手如翩跹起舞的蝴蝶在针线的方寸之间摇曳生姿,深刻诠释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内涵。在夏老师的指导下,团队成员分别尝试了简单的穿针绕线、编织手绳等手艺活动,切身体验时的“笨拙感”让团队成员了解到畲绣技艺的不易,继而对夏老师精湛的手艺更加敬佩不已。

  活动末尾对夏安静老师进行简单的采访以后,成员了解到夏老师在母亲的影响下从小学习苏绣技艺,奠定了传承畲绣技法的根基。成立这间凤舞银针工作室的初衷是为更多对畲绣感兴趣的人提供一个学习和展示的平台。在提到现代化进程中畲绣传承面临的困难时,夏老师惋然畲绣非遗传承的影响力还不够强大。由于畲绣面临着古今断代、学习耗时长、前期投入大、收入回报低等现实问题,很少有人能真正坚持下来。因此,夏老师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将畲绣带进学校、社区,参加非遗手艺比赛,提升畲绣的知名度。当实践团成员问到夏老师是否在培养新一代畲绣手遗传承人时,她十分高兴地感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真正沉静内心,踏踏实实做好一份手艺工作。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夏安静老师   顾梦颖摄

      夏老师不仅十年如一日的磨练自己的手艺技法,还创新性地将畲绣元素应用到文创产品中,通过打造“畲族文创+”的品牌IP模式,不仅能传承畲族文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畲族自治县的文旅融合产业振兴,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通过和夏老师的交谈,我们进一步思考当代社会民族文化保护与振兴的含义。传承是非遗得以生生不息的根本动力,只有不断加强对非遗手艺人的资金支持和政策鼓励,才能让非遗传承人更加放心、安心、舒心地创新创业,从而实现民族文化富强复兴的伟大宏图。

  图为团队成员与夏安静老师合影留念方浩然摄

入民族校园,展学生风貌

  学校教育是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影响着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民族学校更是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地。为深入了解当代中学生的民族共同体意识情况,石榴果实践团来到景宁中学,与景润班的学生开展有关民族团结的互动。

  图为团队成员在浙江景宁中学开展活动   方浩然摄

      活动伊始,实践团成员在景润班发放了关于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调查问卷,通过统计数据发现新时代青少年已然具备坚定的民族信念。在一位畲族同学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和景润班汉族学生一起用畲语大声说出“我爱中国”,饱满的情绪、激动的心情、响亮的声音传达着汉族与少数民族青年对祖国最诚挚的热爱。在此之后,通过与汉族、畲族同学的深入交流,实践团成员近一步了解到两族人民虽然在生活习惯、文化习俗等方面具有差异,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彼此之间的友好相处,汉族的学生甚至还会主动跟少数民族同学一起学习他们的语言,尊重与包容各自独特的文化习俗。就像习总书记期待的那样,各民族人民如石榴籽一样紧紧围绕在一起。在提到未来理想与人生志向时,景润班的学生露出了憧憬的笑容,一位女孩子害羞地说:“我也要做一名民族中学的老师,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出自己的小小贡献。”俯瞰今日河山,盛世中华,国泰民安。“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华梦”,56个民族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我很喜爱畲族的彩带文化,但它让我觉得有些遥不可及”一位同学表示。为进一步加强青年后备军的民族共同体意识导向,学校的教育需要发挥先行作用,切实加强各民族的自豪感,传递榜样力量,让民族传统文化渗透到生活的各方各面。

绘绿色山水,促“两山”振兴

  景宁县地处浙西南,位于浙闽交界的山区,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貌格局,也是全国唯一一个畲族自治县。这里拥有绿水青山,生态环境一流,民族风情浓厚,具有得天独厚的文旅产业资源开发优势。石榴果实践团成员为深入了解景宁县总体风貌,实地参观了畲族博物馆、畲寨东弄的田园综合体、畲森山农产品基地等。

  敕木山公路盘旋而上,可以领略独特的乡村原始风貌;行走在鹤溪街道,民族融合的宣传标语和文旅结合的城市建设美如诗画;踏上东弄的观景凉亭,一杯来自百亩梯田茶园的惠明茶入口,沁人心脾······在顶层设计的科学引领下,结合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资源因地制宜,打造“旅游+”“文化+”“产业+”“农业+”等多重优势,形成了畲族全域旅游格局的基本雏形,从而为乡村振兴增添了内生动力。文化赋予旅游以灵动之美,而旅游使得文化更显多彩美丽。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畲族博物馆   方浩然摄
      畲森山有限公司通过“好生态+高山”的组合,将浓浓“土味儿”的优质农产品——茶叶、菌菇、蔬菜等优质农产品推广出去,不仅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的喜爱,更通过产业链赋能农耕的方式带动了景宁县的发展,促进了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在文化旅游业的带领下,景宁县深化农业产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从而呈现出“兴一业,旺百业”的繁荣景象。畲森山负责人苏子牛介绍道,自己从小就会看着奶奶编织彩带,耳濡目染。虽然畲森山并没有直接售卖非遗彩带或畲绣,但他们会创新性地将彩带或畲绣元素融入到农产品的包装中,在产业振兴的同时能给畲族文化宣传带来正向的传播作用。由此可见,畲族文化已成为一种血脉传承,深深扎根在景宁人民心中。

  习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景宁畲族自治县立足绿水青山的最大优势与特点,推出了民俗体验、农产品采买等一系列旅游活动,让“青山”向“金山”的共同致富道路更加行稳致远。通过此次实地调研,石榴果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到文化传播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曾经的贫穷有多沉重,如今的奇迹就有多震撼。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跨越苦难辉煌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让如今的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每一处曾被遗忘的角落都因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而充满希望。

  我辈青年,应当更加奋发向上,促进“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两山振兴,在广袤的中国书写中国人民脚踏实地追求美好生活的最美篇章!

作者:方浩然 来源:大学生之声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