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校园活动大学生活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以新工艺演绎老技艺——威海锡镶

时间:2023-08-03 18:59:33 关注:
为深入了解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威海锡镶的内涵底蕴和文化魅力,2023年7月14日上午,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非遗探查小队拜访了威海锡镶第六代传承人李江玉老师,进一步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智慧与艺术,了解新时代背景下锡镶的创新性发展状况。
威海锡镶技艺发源于清光绪末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蜚声海内外,兴盛于英国租占威海卫时期,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度萧条,解放后开始复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达到鼎盛时期,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谈到锡镶的起源时,李江玉老师介绍说,锡铺,在中国历史上存在已久,锡器更是国民用品,而锡镶技艺,就源自一家老锡铺。据传,清末时期,威海当地老锡铺店内伙计失手打碎了一件紫砂茶壶,壶嘴断裂,壶身完整。锡铺掌柜觉得丢掉可惜,便将打锡技艺与当时的镶嵌技艺相结合,并运用剪纸技艺中的图案花纹,制成了第一把锡镶紫砂壶。第一把锡镶紫砂壶制成后,一名路过的英国商人发现并大为赞叹,提出是否可以多做几件卖给他,带回英国当礼品送给亲朋好友。就这样,带动了威海锡镶业的盛行。
威海民俗文化邨锡镶展馆,专注于锡镶技艺的传承与发展,经营锡镶工艺的设计生产、研学体验及私人定制工作。整个文化馆全面的展示了锡镶技艺的历史文化与传承发展。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不断融入新的人文思想和艺术元素,进行特色锡镶工艺品的开发与研究,载体由原来单一的紫砂茶壶扩展到玉石、名贵陶瓷、木器、石器等多样化产品,同时开设锡镶工艺体验课堂“工匠学堂”,可近距离参观并亲自动手体验非遗锡镶技艺,使这一古老技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另外在原有的空间基础上,同时积极吸纳更多传统工艺体验项目入驻空间增加顾客深度体验,目前有山大艺术系硕士导师指导带领的陶瓷雕塑体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鼻烟项目讲解、银饰花丝镶嵌体验、茶道、香道体验等。在锡镶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推行现代学徒制教学,以工匠精神为引领,吸纳年轻优秀的从业人员,努力让更多得年轻力量顺利进入到手工艺术行业中,以新的创意和新的工艺手法,共同演绎古老的非遗技艺,在传承传统技艺得同时,不断创新商业模式,紧跟时代发展,为提高民族文化自信打基础,为弘扬中华文化做贡献。
随后,实践队员跟随李老师来到她的工作间,李老师在此介绍了威海锡镶技艺的发展历程,讲解锡镶制作的每道工艺,展示了精美的锡镶制品,精妙绝伦的工艺、高雅古朴的做工令队员们叹为观止。锡镶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需要经过锻打、镂雕、镶嵌、抛光等经十几道工序。老师的讲解极大的激发了队员们对于威海锡镶技艺的热情以及好奇心,怀着既期待又紧张的心情,大家兴致勃勃开始动手实践,切身体验了錾刻的技艺和锡镶的包边工艺。

李江玉老师从1993年开始就接触锡镶技艺,二十几年来一直执着于这古老技艺的传承与发展,积极培养技术人才推广先进工艺方法、开发具有艺术审美的新作品。在疫情爆发、经济下行的时期,李江玉老师顶着疫情、资金等各方面的压力,全新打造了威海锡镶文化馆,系统化、全方位呈现威海锡镶技艺的起源、发展和产品创新,并推出了“全国收徒+加盟连锁+业务统配”的新路径。新模式、新业态,使锡镶技艺能更好地宣传出去,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让威海锡镶在更大的舞台绽放光彩,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威海锡镶技艺传承看百余年,由兴到衰,再由衰到兴,几经风雨。至今,这一古老技艺只有少数人在坚持。威海锡镶不仅仅是艺术品,它更是历史的见证,是工匠精神的延续。要把这门手艺传下去,除了收徒,创新才是让威海锡镶技艺走得更远的载体,新时代就要创新发展,才能有生命力。
坚持传统还是糅合现代,一直以来都是传承手艺争论的焦点。在我看来,锡镶作品是活的、有灵魂的,以工匠精神为引领,以新创意和新工艺手法,共同演绎古老的非遗技艺,才能更好地紧跟时代发展,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贡献。
 
 
 
作者:张湘 来源:大学生之声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