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北方民族大学“启航新征程”暑期三下乡民族团结实践团成员到达喀什市巴楚县。俗话说,北疆看风景,南疆看风情。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的大漠中的璀璨明珠巴楚县,以其多元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团结见称,是当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尉头国,也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人文底蕴厚重,历史源远流长。
红海岸畔忆云扬,扎根巴楚当胡杨
第一站,实践团成员来到了李云扬纪念馆。1940年6月,时年尚不满27岁的共产党员李云扬调任巴楚县担任县长,夫人结伴同行。待到巴楚后,他看到人们喝水都要从河渠底挖井,而且挖出来的是苦水。为解决水的问题,他带领下属经实地调研,后决定在红海子周围修建堤坝。新修的堤坝比旧的刘公堤加宽、加高、加固了许多,蓄水量大增,成为当时新疆最大的水库,一举解决了下游十余万亩农田和巴楚数千人的饮水问题,受到巴楚老百姓的欢迎和感恩。除规划建设红海水库外,李云扬夫妇还不辞辛劳、呕心沥血为各族人民谋福祉,启文明、办教育、兴水利、战瘟疫。
图为实践团参观李云扬纪念馆。 许鑫翼 摄
红海岸畔忆云扬,文明开启引航向。恩情恰似常流水,巴楚胡杨更茁壮。李云扬夫妻同心,倾情热血,鞠躬尽瘁,奉献巴楚,他们如胡杨般高尚的精神品质永远铭记在了巴楚各族人民心中。为纪念李云扬同志及夫人为巴楚当地做出的突出贡献,巴楚县委、县政府特修建“李云扬纪念馆”以示纪念。
在纪念馆里,实践团成员被一幅幅珍贵的图片、一件件富有年代感的实物所吸引,深刻感受到李云扬同志不怕辛苦、奋勇向前的精神和巴楚人民顽强不屈、团结一致、奋发进取的民族精神。
炎炎夏日家访行,浓浓关爱沁人心
随后,实践团来到了北方民族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维吾尔族姑娘图玛日斯·阿卜力克木的家里。在图玛日斯同学家里,实践团成员感受到了极大的热情以及浓厚的维吾尔族风情。在与图玛日斯同学交谈毕业打算、就业意向时,她表示很爱自己的家乡,有意向回家乡发展,建设家乡。当谈到对学校的看法时,图玛日斯微笑着说道“北方民族大学是一所融合了各个民族的学校,虽然同学之间民族不同,习俗不同,但是大家都情同亲人,我在学校真正的感受到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温暖。”明年是图玛日斯同学毕业的一年,恰逢学校40周年校庆,实践团指导老师马少娟教授代表实践团邀请图玛日斯和她的父母一同来学校,参加女儿的毕业典礼,看一看女儿学习生活了四年的大学,弥补因疫情原因未亲自送女儿入校的遗憾。
图为实践团与图玛日斯同学的家人交谈。 于智扬 摄
实地调研悟民情,民族团结践于行
最后一站,由图玛日斯同学带领实践团成员来到了阿纳库乐乡塔拉肖尔14村的文化大院。该村的第一书记艾力·麦麦提伊敏详细介绍了巴楚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叼羊”为国家级项目,还有五项自治区级项目分别是“刀郎麦西热普”、“刀郎木卡姆”、“摔跤”、“烤鱼”和“卡龙琴”,从书记的口中实践团深切地感受到了巴楚县的深厚历史文化和人文底蕴。
图为该村第一书记为实践团介绍巴楚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许鑫翼 摄
热情的工作人员演奏了一首维吾尔族小提琴曲,表达对实践团欢迎,听着优美的旋律,实践团的成员情不自禁地翩翩起舞。
图为实践团指导老师与志愿者共舞。 许鑫翼 摄
中华儿女心连心,民族团结筑长城。巴楚之行,实践团成员看到了巴楚各族人民热情好客、热爱生活的喜人画面。虽处沙漠戈壁边缘,生活艰苦,但是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了美满的生活,共同绘出了美好的“疆”来,谱写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动人篇章,愿胡杨树下盛开着的民族团结石榴花越来越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