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垃圾分类,共建美好家园基层出发,调访民意为了提高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帮助居民深刻认识到垃圾分类对于社区环境和健康的重要性,促使居民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日常生活习惯当中,近日,山东科技大学能汇科智赋能社区垃圾管理实践团队前往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展开了调查与宣传活动。
团队成员前往生活分类收集点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垃圾问题也日益突出。我国68座城市中,23座被垃圾环带包围。这些垃圾埋不胜埋,烧不胜烧,造成了一系列严重危害。近来的自然灾害频发,环境保护迫在眉睫。
实地采访,了解现状实践团队为获取更可靠的调查结论,以小组形式分别奔赴临沂、青岛、淄博、潍坊、廊坊等地进行实地调研、随机采访。
队员实地采访
为帮助社区居民了解垃圾分类政策的具体内容和执行方法,促进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开展,团队成员根据当地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接受程度和理解程度的差异,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宣传。针对老年居民,队员采用简单易懂的口头宣传形式;而针对青少年,队员则结合校园教育和互动体验的方式进行宣传,从而提高宣传效果和覆盖面。除了常规的宣传途径,如印刷品、互联网等外,本团队还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宣传,使宣传内容、形式和载体多元化,从而吸引更多居民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来。根据居民生活节奏和日常习惯,队员选择适合的宣传时间段,并确保宣传的频次和持续性,以形成宣传的持久效应,持续推动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入开展。通过设置评估指标,如垃圾分类参与率、社区环境卫生状况改善情况等,对宣传效果进行科学评估。针对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宣传策略,弥补不足,加强有效宣传内容,保证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的长期稳定开展。
在调查过程中,团队成员发现垃圾投放站点存在垃圾桶随意摆放、地面脏乱、臭味弥漫以及垃圾车随意停放的问题,不仅阻碍了城市卫生清扫工作,还给过往行人车辆造成了通行不便。
社区周边垃圾投放站点
分析问题,提出建议通过为期十天的调研走访及整理,团队成员针对问题现状向该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提出建设性意见:
一是设计应用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智能变容量垃圾桶由垃圾桶桶体、可压缩桶体、齿轮齿条传动机构、桶内垃圾测量装置、定位装置、垃圾桶通信装置、雷达传感器、垃圾桶智能决策控制模块、垃圾桶驱动装置、垃圾桶充能及储能装置和垃圾桶识别装置等部分组成,该智能垃圾桶可随着桶内剩余空间的减小而增大容量,使桶内剩余空间占桶内实际空间的占比始终保持在10%,直至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内容量达到最大。
可自移动的智能变容量垃圾桶
二是设计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现有的垃圾运输车为带有升降装置的单车厢式垃圾运输车,然而由于每日垃圾产生数量有差异,通常需要考虑垃圾车的分配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可以动态调节四个车厢的大小,做到一车清理四种垃圾,解决由于每日垃圾产生数量的不同造成的浪费现象。
可自调控的智能垃圾分类运输车
三是加强垃圾分类宣传,引导周围居民参与到垃圾分类的环保活动中去。团队成员以“垃圾分类走进社区,共创和谐美好家园”为主题举办垃圾分类宣传活动,通过现场教学和分发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单的形式,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居民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使居民充分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共建美丽家园。
团队成员发放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单
除此之外,我们总结生活中的垃圾分类问题,将互联网与传统环保方式相结合,推动互联网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实现生态环境数据互联互通互享,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平台的作用,促进再生资源可循环利用,为建设绿色生态文明出一份力。
四是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当地政府和社区应加大垃圾分类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当地政府和社区应设置垃圾分类检查人员,定期对社区、商场、工厂等公共区域进行检查,促进垃圾分类回收政策的落地实施。
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宣
社区垃圾分类责任人公示
五是建立垃圾分类示范项目。政府选择典型社区,开展垃圾分类示范项目,通过先行先试的方式,向其他地区推广垃圾分类的经验和模式,总结经验和教训,为垃圾分类的全面推广实施提供科学指导。
回首过往,筑梦未来在社会实践末期阶段,团队成员各抒己见,对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交流总结: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通过对垃圾收集处置方式进行改革,将垃圾按照不同的材质和性质进行分类,以便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垃圾处理效率,有利于保护环境,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面对当前迅速增长的垃圾产量和日益恶化的环境状况,每个人都应参与到垃圾分类回收行动中,为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改善生存环境质量贡献个人力量,共创绿色家园。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此次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团队成员充分认识到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更深刻地了解了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提高了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了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了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成员纷纷表示将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垃圾分类回收工作,用实际行动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为城市环保事业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