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与传承——海洋非遗文化
时间:2024-07-18 02:54:26 关注:
“请问您方便接受我们的采访吗?”“我们想要了解这边的海洋非遗文化。”“作为非遗传承人,您有什么想和大家说的?”……
这是宁波大学滴水行动之遇见小分队在象山石浦渔港古城发生的一幕。遇见小分队带着对非遗文化的敬畏与好奇,积极地向非遗传承人致以诚挚的问候,并热切地展开了深入的采访。小分队成员们渴望通过对话与交流,揭开这些古老技艺的神秘面纱,深入探索其背后的故事与文化内涵。
在浩瀚的蓝色疆域中,海洋不仅是生命的摇篮,更是孕育了无数璀璨非遗文化的摇篮。海洋非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渔民世代相传的智慧与创造力,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更是乡村振兴与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设立了多项国家级、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并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代表性名录体系,为新时代海洋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指明了方向。在此背景下,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滴水行动之遇见小分队深入宁波象山县,探索这片海域丰富的非遗文化,感受其独特的魅力与深厚的底蕴。
遇见小分队首先踏入鱼骨造型工作室。鱼骨造型,尤其是鱼骨鸟和鱼骨画,是当地渔民利用废弃鱼骨进行艺术再创造的典范。其工序繁琐而精细,需经过挑选、清洗、消毒、防腐处理等多个步骤,方能成为创作的原材料。
裘亚素,作为传统手工编结技艺及鱼骨造型的县级代表性传承人,不仅继承了祖辈的鱼骨鸟制作技艺,还创新性地发展了鱼骨画。她利用鱼骨的细腻纹路和天然形态,通过巧妙的编结和拼接,创作出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海洋生物的多样之美,更蕴含了渔民对生活的美好祈愿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我从小就喜欢这种动手的,耳濡目染,我外婆,我妈妈都会做的,而且也不止我们家族,整个石浦的老人其实或多或少都会一点这种非遗技艺,一代代人传承下来的。”“我做这个的非遗项目,是石浦的一个特色,我以前也是在学校工作的,四五年前国家也很重视非遗,这时候我也就开始专攻鱼骨造型了。”裘亚素老师眼中闪烁着对艺术的热爱与执着,她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对海洋非遗文化的自豪与敬畏。
遇见小分队第二站探索的是海螺花。海螺花是以海螺为原材料,经过精心雕琢和创意设计,最终呈现出的精美装饰品。
海螺花传承人表示:“在制作过程中,我们需根据海螺的天然形态和纹理进行巧妙构思,通过切割、打磨、镶嵌等工艺手法,将海螺的海洋元素与手工艺之美完美融合。只有经过这样的过程,才能呈现出结合海洋文化与手工艺智慧的海螺花作品。”
紧接着,遇见小分队又去观赏了鱼灯的制作过程。鱼灯,作为中国传统民俗舞蹈的道具之一,在象山县同样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鱼灯制作以竹篾绑扎为骨架,糊表白纸绘制而成,形态各异、色彩斑斓。每当夜幕降临,鱼灯点亮,渔民们便手持鱼灯翩翩起舞,演绎着“鲤鱼摆尾”、“双鱼争食”等生动场景。
遇见小分队本想采访鱼灯传承人李荣辉,但李荣辉老师摆摆手说:“做鱼灯的时候不能说话。”所以小分队静静地欣赏了李荣辉老师专心致志制作鱼灯的过程,看到了鱼灯制作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匠人精神。
滴水行动之遇见小分队队长邵雨嫣不禁感叹:“此次探访象山海岛非遗文化之旅,让我们深刻领略到了海洋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这些非遗项目不仅展示了渔民世代相传的智慧与创造力,更为乡村振兴和文化自信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海洋非遗文化将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和文化繁荣的重要力量。”
联系人:沈欣
电话:13486338516
院校: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日期:2024年7月17日
作者:沈欣 来源:宁波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