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素有“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之誉,是最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在这里,街边的商户窗户下系着蓝印花布的布老虎,店面里摆着蓝印花布的独特衣裳,游客手中拿着蓝印花布元素的扇子……蓝印花布元素韵味独具。2014年,桐乡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成功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在时间的洗涤下,越来越散发宁静质朴的气质。为此,我们团队来到了乌镇西栅景区草木本色染坊学习了解这项非遗传承技艺。
图为草木本色染坊的晾晒场 许晓璐 摄
染坊内设有专门的蓝印花布专题展示馆,详尽地展示了蓝印花布四种生产工艺(灰缬、夹缬、蜡染、扎染)的主要流程。并展出纺织、制版、拷花、扎染、蜡染、夹缬、彩拷、草木染色等多件珍贵实物资料。在这里,我们了解到桐乡蓝印花布的“前世今生”。蓝印花布始于汉晋时期。最初,她以蓝草为染料印染而成。先是用石灰、豆粉合成灰浆烤蓝,再经过全手工纺织、刻版、刮浆等多道工艺。这样出来的靛蓝色泽浓艳,亮丽而不妩媚。发展至明清,染坊所染之色并不仅限于靛蓝,而是多达几十种。蓝印花布作为一种质朴的民间工艺,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近代受到“洋布”的冲击,曾一度冷落。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人们文化品味的提高,审美情趣的变化,返朴归真的追求,蓝印花布又重放异彩,更有了进步和发展。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吸收了剪纸、木刻、版画、国画、书法的艺术精华,发展了形式多样的工艺品,融观赏性、艺术性、实用性鱼一体,并走向了国际市场。
图为蓝印花布专题展示馆 许晓璐 摄
染坊还设有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展示区、体验区和创意产品售卖区。可以进行蓝印花布技艺的初步学习体验,师傅对于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如数家珍:采蓝制靛、油纸版刻、制防染浆、烤花上浆、入缸浸染……
工业化发达的当下,非遗技艺受到冲击。蓝印花布正不断探索拓宽新的发展路径。丰富产品开发,涉及服装、装饰、工艺品等诸多品类,融合艺术性、实用性、民族性的特色产品极大的吸引了游客了解、购买;开设体验活动,积极开展非遗传承教学,独特的体验,悠久的传承极大的增加了关注度;创新“互联网+蓝印花布”营销模式,平台推送、公众号、微信小程序、淘宝店铺,向公众展示桐乡蓝印花布艺术,宣传桐乡传统染坊文化。
图为桐乡蓝印花布 许晓璐 摄
非遗的传承保护与振兴并不相对立,应在传承保护中不断吸收新的元素、新的创意,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非遗带给我们的正是传统文化源源不断的内生力,强大的精神力量。非遗邮递员社会实践致力于宣扬家乡的非遗,让越来越多人认识、了解我们身边的非遗,保护、支持传统文化。保护非遗精神文化,凝聚更加深厚的中华儿女民族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