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校园活动大学生活
大学生之声 > 校园新闻

访汶川抗震纪念馆,悟我党初心与使命

时间:2024-08-26 14:19:43 关注:
文/孔城铭 曾文俊  图/刘子瑜 余灿洋  审核/杨阳  审核/王影)
中国青年网7月10日绵阳电(通讯员 孔城铭 曾文俊)为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并感悟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2024年7月9日,河南工业大学“郑在阿坝·汇流映川”赴川西地区社会实践团队前往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参观地震后收集的群众遗物和收藏的救援物品。
在步入展厅前,团队在讲解员的介绍下了解到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患难见真情——汶川地震牵动着举国上下13亿国人的心,中央和各地区秉持这“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理念,争相派遣人民解放军、医护人员、消防救援队、志愿者组成突击队前往重灾区并调用动车、直升机运输救援物资。全国人民心系灾区、情系灾区,形成了齐心协力抗击灾害的磅礴力量。这场特大地震灾害,既是人世间的一场重大磨难,也是前进中的一场重大考验。
纪念馆按照“自然、简朴、生态、科学”八字方针,由上海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主体建筑名为"裂缝",寓意 "将灾难时刻闪电般定格在大地之间,留给后人永恒的记忆"。整个建筑造型以大地景观的手法,通过地面切割、抬起,形成主要的建筑体量,并通过下沉广场和步道向外延伸,与平缓的草坡融为一体,局部翘起露出地面,寓意新生和希望。 
进入纪念馆迎面而来一座大型浮雕——山川永纪,是我国著名雕塑家叶毓山先生耗时两年制作而成,作为北川“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序厅展品,共用了7个部分来展现,分别为山崩、地陷、救援、大爱、感恩、重建和新生。在雕塑的最后,两位羌族年轻人充满希望走向未来,再现我们中华民族不怕灾难勇敢向前的精神和决心。 
纪念馆“家园破碎”中记忆深刻最为深刻的是一个展区成列的是从北川搜集来的钟表堆积而成的山,所有的指针都停留在十六年前那一天的十四时二十八分,站在这里看着当时的故事,仿佛那些事仍历历在目。 
“万众一心,抗争救灾”再现了当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场景,中国亿万名群众团结起来,共克时艰。地震纪念馆的墙上篆刻着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赶到四川省什邡市蓥华镇,用扩音器向全世界高喊出的中华民族时代最强音“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一个能出动十万军队救援的国家,一个总理2个小时就赶到灾区的国家,一个因民众争相献血而造成交通堵塞的国家,永远不会被任何困难打垮。 
在纪念馆二楼的展厅部分,详细记录着在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坚强领导、科学指挥,始终与灾区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党中央政府迅速成立了抗震救灾总指挥部随后制定抗震救灾的方案,充分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处变不惊、指挥若定,各级干部挺身而出、身先士卒,开展最快速度的救援并带领群众化悲痛为力量、从废墟上勇敢站立起来,希望最大程度地挽救受灾群众的生命,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充分展现了力挽狂澜力量。
团队成员在参观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后纷纷表示,中华民族从不畏惧灾害,也绝不会向灾难低头,更不会因灾祸而抛弃中华人民;中华民族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华民族也离不开每一位中华儿女——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孕育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
百炼成钢,百折不挠,铮铮铁骨尽显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品质。在今后的前进道路上,要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特别是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各族人民勠力同心、锐意进取,相信在未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能够战胜一切困难与挑战,向人民群众递交满意的答卷,无愧于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
 
作者:孔城铭 曾文俊 来源:河南工业大学
校园新闻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