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春天里,万物生长,生机勃勃,孕育着新的开始、新的收获。一月,我们采访了几位普通人,讲述刚刚过去的三年中他们的生活,他们的体验,他们的感受,“一同在回望中积蓄起重启的力量”。如今,数月过去,在这个一切都已迈开脚步的春天里,他们是否已然开启新的生活?或者,正在蕴蓄着什么样的新期待,新规划?“问北京”五一特别报道《在这春天里》,我们继续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王凡,一名普通却不平凡的2019级大学生,在度过了三年别样的大学生活后,终于在大四下半年回到了熟悉的校园。如今的她,已经不再是刚刚踏入大学的懵懂青年,而是成功保送了研究生、找到了满意的线下实习,同时也在不断尝试新的体验、探索着未来的可能性。王凡说,这个春天是和很多人告别的春天,也是用来弥补遗憾的春天。
“问北京”此前报道:
告别网课,“熟悉又陌生”
大四下半年,王凡的课表里只剩下最后一门课程。她说,坐在教室里和老师面对面上课的感觉,是“熟悉又陌生”的。在习惯了网课以后,面对面的交流,让她和老师都感到有些“社交恐惧症”;但另一方面,她也发现了屏幕那头的老师,原来是如此可爱:
王凡:线下课感觉人更年轻了,我们那节课的老师是一个特别年轻的女老师,她穿得很韩式也很休闲,就是一种青春的女大学生的感觉,她站上讲台的时候,我觉得比学生还像学生,说话的方式也非常轻松。线上的时候我们很缺乏沟通,也很缺乏这种年轻人对年轻人的这种表达,所以觉得线上课非常苦闷,但是线下课就很有意思。
告别迷茫“生活慢下来”
王凡说,自己的大学三年级有些“兵荒马乱”,充满了不确定性。开学以后,她感到最大的变化是“生活慢下来了”,保送的学校已经确定,实习就在两条街之隔的昌平检察院,她有了更多的时间享受生活、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
王凡:因为我上班的时间是早晨8:30,所以我7:30起床之后,可能会在宿舍学半个小时再去吃饭。下班之后,6点左右吃完饭我会去图书馆自习,自习到8点去操场跑步,跑个三公里,然后去洗澡,洗完澡之后,就享受一下myEnglishtime,就是背一会儿英语或者看一会儿美剧。还是非常规律的,但是这种规律又给了我一种很自由的快乐。
在图书馆自习的学生/受访者供
告别校园感受“外面的世界”
;:::
另外,她还有了一个小小的目标:虽然在北京生活了四年,但却从来没有机会去过后海、鼓楼、天坛……她想在没有学习任务的周末,可以每周“打卡”一个景点,吃没吃过的小吃、看没看过的风景:
王凡:今年我也去了好多地方,比如说北海公园、雍和宫,还有滨河公园,近的远的都去。北海公园感觉很好,有很多鸭子,有很多人,有很多柳絮,有很多青春的味道。还去那个吃了小六酱肉,它的肘子特别好吃,果然是“城里”的味道(笑)。
告别舒适圈“尽情浪费时间”
;:::
在这个春天选择突破生活“舒适圈”、尝试新事物的,不止有王凡一人。“尝试不敢尝试的事情”,成为许多大学生这段时间的“主线任务”。王凡说,自己曾经尝试做一个“社牛”;和陌生的同学搭话;还尝试着去学校附近的公园,加入“广场舞”的队伍:
王凡:你跟你的好朋友有了更多的时间闲下来去聊天,去散步,去走路,去做各种各样以前觉得是浪费时间的事儿。
告别同学“毕业季”来临
;:::
在学校里,各种毕业歌会、舞会,开始陆续举办了起来。王凡和她的同学们第一次有机会,在线下一起唱歌、跳舞,认识那些没来得及认识的人、说出以为再也来不及说出口的话:
王凡:我去围观他们跳舞,跟他们一起“蹦迪”。操场上全是欢呼,最多的时候得有200人吧。有人上去表演节目,有人上去跳广场舞,带着我们跳,然后有人在底下唱歌。互动性其实挺强的,因为台下的人也被叫上去蹦迪。
记者:他唱什么歌了你记得吗?
王凡:你你你要跳舞吗……
告别萧条校门口的“烟火气”
春天里,校园内外的一切,都恢复了生机。王凡说,南门那条曾经冷清、寂寥的小吃街,如今变得热闹起来。在这条街上,最受学生追捧的,要数“冰城大叔”烤冷面。这家店在校门口开了十几年,从一辆手推车,到一个小小的宵夜档口,再到如今已经开了两家明亮、宽敞的分店,“冰城大叔”的儿子们也来帮忙。店主说,刚开学的那一个星期,自己和同事们忙得几乎合不上眼,这是前几年从未有过的体验:
“冰城大叔”店员:头一个星期忙得受不了,以前上一半人,现在店里全上了,能挣点钱了……
告别大学,与朋友说再见
;:::
但春天也意味着告别将近。王凡说,等夏天到了,“毕业季”就要真正来临了。她感到幸运的是,有些去其他城市工作、读研的朋友,在这个学期又能够回到学校,她们可以在毕业典礼上,拥有一个完整的告别:
王凡:我们还会一起照毕业照,耶耶。因为现在已经有很多人要给我拍毕业照,所以对毕业照还是充满期待的,对毕业晚会也挺期待的,我觉得我是一个挺有创意的人,希望能够被采用这种创意,在自己的大学仪式上跟自己说一个再见。
记者:你有什么创意呢,现在可以分享吗?
王凡:还不可以,还没想好,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