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泰安 7月19日电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在历史与创新的交汇点上,曲阜师范大学非遗探查队于2024年7月14日,在泰山皮影馆启动了一场基于非遗生存的空间特性,探索非遗数字化的发展路径的社会实践, 以期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为泰山皮影的发展开辟一条的数字化道路。
泰山皮影起源于汉代,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民族记忆,然而,在现代社会,它正面临着传承人减少、观众群体缩小等问题。与此同时,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非遗的保护与传播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在调研准备过程中,实践队进行了团队组建和任务分配,明确了调研的方向和目标,队员们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了相关资料,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调研计划。
皮影艺术长廊:探寻非遗的斑斓世界7月14日下午,实践队员来到了泰山皮影戏馆,馆内陈列着各种造型的皮影,包括人物造型、动物造型、植物造型、道具造型、场景造型等,每一个皮影都是艺术的精华,都讲述着不同的故事。在这一部分,实践队员只能参观到栩栩如生的皮影,要想观看和体验皮影戏还需在场馆人员引导下前往下一个展厅。
图为馆内各种皮影展示 中国青年通讯员 张明迪 供图
光影盛宴:沉浸式观影空间步入观看皮影的专区,这里没有现代化座椅,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传统的八仙桌,待观众落座,泰山皮影的宣传片正式开始。泰山皮影在制作上,选材纯驴皮,刀法简练明快,着色对比强烈,蕴含山东人豪爽的民族风情。人物的造型大多采用写实手法,其用刀拙朴,粗犷豪爽。在用色上对比强烈,多用红、黄、蓝、绿 黑等民间传统颜色。泰山皮影的表演方式最为独特,一台戏最多需要两个人,即一人伴奏、一人操纵影人表演,这就是皮迎接的古老绝活:“十不闲”。所谓“十不闲”指在皮影戏表演时,“脑中想着词,口中唱着曲,手里舞着人,脚下踩着棒槌”,把全身都调动起来,一个人身兼数职独自完成一整台戏的演出。据中国文化部统计,目前皮影“十不闲”绝技在中国就只有泰山皮影的第六代传承人范正安先生一人完整的继承和保留下来。
宣传片结束正式开始皮影演出,共四场,第一个剧目是《蛙鹤龟》,这出剧幕曾经在1955年中国第一届皮影木偶展中斩获金奖,讲述的是一只青蛙,一只仙鹤还有一只乌龟在池塘边斗智斗勇的故事,整出剧目没有一句台词,全凭音乐的鼓点和演员的互动来完成。第二个剧目是《石敢当大战恶狼精》,此剧目非常具有当地特色,在演出中使用泰安的方言让人倍感亲切,剧目中所展现出的石敢当精神充满魅力,广受欢迎。个剧目是《寻找失落的一角》,改编自绘本故事,讲述一个小球在丢失了一角之后不断寻找的过程。此剧目的背景的变换,如森林,城市等,采用数字投影变换,场景生动多样。
图为剧目《寻找失落的一角》 中国青年通讯员 张明迪 供图
手艺传承:互动体验区的匠心独运观看结束,场馆人员引导实践队员前往体验区,拿起皮影,跟随场馆人员的指导,体验操纵皮影的乐趣。所供体验的皮影中不仅有传统的皮影角色,还有一些与现代流行的元素相结合的皮影。最吸引实践队员的是一只栩栩如生的“冰墩墩”皮影。这个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为原型的皮影,不仅保留了冰墩墩的可爱形象,更在皮影的制作工艺中融入了传统元素,使得这一现代形象在古老的皮影艺术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体验的同时,实践队员采访了场馆人员,关于泰山皮影的传承,场馆内的老师说到:“现在的年轻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有很多选择,坚持传统艺术的道路并不容易。我见过不少年轻人因为各种原因中途放弃,这让我感到非常遗憾。我真心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坚持下来,能够真正热爱这门艺术,愿意投身于皮影戏的传承工作中。”
图为实践队员与泰山皮影表演者合影 中国青年通讯员 张明迪 供图
活动最后,实践队队员与泰山皮影戏传承人合影。通过这次深入的调研活动,曲阜师范大学非遗探查实践队队员对泰山皮影的艺术价值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并为皮影戏的数字化传承提供了动力。通过现代科技与传统艺术的结合,泰山皮影将能够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门古老艺术的魅力。(通讯员 张明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