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缅怀先烈,牢记历史,厚植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积极把爱国主义教育、红色历史教育融入实践活动中,7月14日,共青团于都县委组织返家乡大学生观看江西于都“长征源”合唱团《长征组歌》表演,在场人员无一不为先辈无私奉献,浴血奋战的伟大革命精神动容,伟大的长征精神也在一场场淋漓尽致的表演中得到诠释。
音乐会开场,随着悠扬动人的歌声响起,一则《妈妈的马灯》的故事拉开序幕,讲解员倾情的演讲令观众潸然泪下。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内,收藏着一盏马灯,讲述的是长征英雄的母亲钟招子的故事。八十多年前的那次告别,已经无法得知有多少妻子泪别爱人,有多少母亲送走儿子。但恐怕也难有像钟招子这样勇敢的母亲,一下子把自己的八个儿子都送到了于都河,跨过这条河,就踏上了漫漫长征路。八个儿子,无一生还,他们把自己的性命交托给国家,交托给伟大的革命事业,在漫漫长征路上,失去了他们宝贵的生命。而这位母亲,日日夜夜拿着这盏马灯,守候在村口,盼望着她的孩子们能够早日回到她的身边,就这样等了一辈子。在讲解员动人的讲述下,我们仿佛置身在那小小的村口,望见一位年迈的老人,在默默注视着前方,手中的马灯犹如星星之火,慢慢汇聚成革命路上的点点星光。 《长征组歌》是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也是于都县长征源合唱团的主打曲目,以音乐作注,引领我们重温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艰苦卓绝的岁月和“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顽强意志,为观众带来了一堂生动的音乐党史课。
一曲《告别》,“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何时返故乡。”军民之情如鱼水,在合唱团的悠悠歌声下,演绎出了长征路上难舍难分的军民情分。《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跃大渡河》《过雪山草地》时而高亢激昂,时而低沉悲壮,时而缓慢悠扬,时而气势恢宏,现场随着合唱团富有变化、跌宕起伏的歌声度过一个又一个险关,情绪攀上一个又一个高峰,仿佛置身于长征途中,切身体会长征精神。《大会师》以朱毛会师为背景,我们仿佛置身在“红旗飘,军号响,战马吼,歌声亮。”的激昂场面。正如毛主席的诗词“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各路劲旅大会师,日寇胆破蒋魂丧。军也乐来民也乐,万水千山齐歌唱。”
“歌唱领袖毛主席,歌唱伟大的共产党。”本次音乐会以合唱的形式描摹了中央红军从江西到陕北的长征路,讴歌了红军历尽艰辛、终获胜利的革命精神,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意志。一首首激动人心的歌曲,让全场观众感动不已,掌声阵阵。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8.6万人夜渡于都河,开始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次伟大的壮举,被称为“地球上的红飘带”而载入史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如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不屈不挠的长征精神,也成为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重温革命历史的红色之旅,自然少不了长征路。表演结束后,我们内心波澜起伏,久久不能平复。这段历史征程已然成为过去,但革命精神永垂不朽,它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人不畏艰险,勇于挑战,不断开拓属于自己的“长征路”。“雄关漫漫铮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有责任去开拓,去领略,去学习,去深耕。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中绽放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在纪念长征出发90周年的日子里,回望那腥风血雨而又壮怀激烈的场景,我们依然会为一种叫做“伟大”的情愫而深深震撼。虽然革命先辈中很多人的名字已经难以知晓,历史的尘埃或许会掩埋掉许多情节和细节,但他们的精神早已汇入长存的浩气之中,与国家和民族的脉搏一起永恒跳动。无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