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校园活动大学生活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点亮星光,汇聚梦想——自动化学子赴江西九江支教

时间:2024-08-14 16:22:30 关注:
点亮红色科技,传承家国情怀,助力乡村振兴。为响应国家“三下乡”暑假社会实践号召,传播科学家精神,体验山背遗址文化,7月7日,南京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点亮星光,汇聚梦想”自小动支教团队前往江西省九江市上奉镇山背小学开展为期10天的社会实践支教夏令营活动。
团队根据初期对江西九江市修水县上奉镇学生对文化、科学、生活常识知识认知等方面调研,开展了以探索科学家精神、体验传统文化、学习“四史”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团队特色课程,旨在普及科学知识,引导孩子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激发爱国情怀,培养人生理想。
学习科学家精神,开展科学实践
“钱学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1955年,在中国政府和周恩来总理的帮助下,利用外交手段,钱学森历尽艰险,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以探索科学家精神为主题,实践团队向孩子们介绍了中国航天事业奠基者——钱学森、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先锋——黄旭华与杂交水稻开创者——袁隆平等科学家的故事,声情并茂的讲述将孩子们带到了那个筚路蓝缕的岁月,更加感受到老一辈科学家淡泊名利、勇攀科学高峰的奋斗精神。如何发挥现有条件,让孩子们更好地上科学课?“这里很多孩子没有去过繁华都市,我希望让他们看到更加眼见为实的科学技术,而不是仅仅止步于图片与视频。”于是,团队成员化身“科技达人”,自制或购买科学教具。通过水火箭制作、观察牛顿摆,牛顿色盘、单杠运动机器人制作等实践活动,孩子们亲身体验到了科学的魅力,这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创新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古韵交织今风,传承传统文化
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小队围绕中华传统文化开展了诗词鉴赏、京剧脸谱制作、非遗扎染体验等系列课程。“京剧脸谱,是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特殊化妆方法。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整脸、碎花脸、六分脸、三块瓦脸……小朋友们在团队成员的耐心讲解和帮助下,成功创作出不同种类的脸谱。
漆扇扎染制作课上,实践团通过丰富的历史故事与精美的图片展示,为孩子们作了生动讲解,“漆扇是融合漆艺与扇艺的精美艺术品,以天然大漆为主要材料。漆扇利用漆不溶于水的特质,以点、甩、弹、划等手法,以水为介,以漆作画在水面绘出图案效果。”孩子们听得入迷,还不时提出问题进行现场互动。在实践团成员的帮助下,孩子们一边学习制作手法,一边将扇子缓缓沉入水中,晃动、旋转、提起,以漆为笔,以水为墨,在一进一出间,美丽的漆色便在扇面上行云流水般地飞舞又留驻了。“每一把漆扇都独特而美丽!”活动现场不时传出阵阵欢呼。
品读红色家书,树立远大理想
红色家书,字字滚烫,句句含情,一封封书信,承载着的是革命先辈的坚定信仰与深厚情感。实践团成员化身为不同年代、不同职业的“信使”,引领着大家走进硝烟弥漫的战火中,共同聆听历史与时光的回响,感受红色家书中所蕴涵的“信仰、信念、信守、信心”的强大精神力量。在读赵一曼烈士的家书时,孩子们声音微微颤抖,眼眶泛红,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体会到了她对子女的深情与对革命的忠诚;在读到夏明翰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孩子们握紧拳头,神情激昂,不自觉地提高音量,那是对革命先辈英勇无畏精神的敬佩和赞美。在红色家书的感召下,孩子们纷纷拿起笔,写下了给未来的自己的一封信,“我想成为军人,保家卫国”“我想成为医生,悬壶济世”“我想成为科学家,勇攀高峰”,笔下的一字一句皆是对祖国的信仰与对未来的向往。
此次支教活动将课堂所学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实践团成员发扬“学以致用”的校训,通过实际行动奉献青年力量,用所学知识服务乡村振兴,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作者:大学生之声 来源:大学生之声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