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校园活动大学生活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体验“黄河打号子”,传承非遗文化精神

时间:2024-08-16 11:03:25 关注:
  7月5日下午,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赴郑州中牟“豫见黄河之南,助力文旅新村”实践团访问了万滩镇三刘寨村“黄河打号子”非遗继承人王张来,通过沟通了解到王老师是第四代“黄河打号子”继承人。从学徒的口中得知,这“黄河打号子”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乾隆二十六年,实践团成员还学习了治水英雄刘统勋英勇事迹,他曾多次勘察黄河、运河河工,革除积弊。王老师为向实践团展示了当时黄河上打号子的照片,振奋人心。
  图片作者:贠腾龙
  王老师为实践团讲述硪的来源,硪是砸实地基的一种劳动工具,当时的硪通常由石质或铁质材料制成,十分沉重,形状一般为圆形,硪的具体形制和大小可能会有所不同,其重量也有差异,常见的硪重量从25公斤到180公斤不等。说罢并从房子里拿出来两个硪,一个是由石质制成,大约有80斤;另一个由塑料制成,用于表演工具。王老师还讲述了在打硪时需要一种民间歌谣,这种歌谣旋律朴实、节奏明快、雄浑有力。
  图片作者:贠腾龙
  图片作者:贠腾龙
  7月6日下午,实践团再次来到了王老师的家中,这次他们亲手试了试打硪号子,尝试了解非遗文化的魅力。
  图片作者:贠腾龙
  在王老师以及学徒的指导和帮助下,实践团了解了如何打号子,以及其中的规则与意义,这打号子有六个方向,每个方向都配有两条绳子,实践团成员握住一个绳子,王老师及其学徒握两个绳子,紧接着王老师和学徒就唱起了歌,然后摆动绳子,让硪上下摆动。王老师说:“这打硪也是很有讲究的,需要根据歌的节奏来上下摆动,这歌也不只一首,有许多,而这硪也不能太低,需要高过头顶。”实践团只使用了塑料制成的硪,而这石制的硪由于太过沉重,需要十人左右来打,由此不禁感叹老一辈的脚踏实地的精神与坚持。
  图片作者:贠腾龙
  虽然大型工程机械逐渐取代了石硪在黄河治理中的作用,但黄河打硪号子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仍然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民间流传着,黄河打硪号子也被列入了一些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以保护和传承这一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艺术形式。
  2024年7月6日
作者:张文豪 侯依林 来源: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