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2日,由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学生组成的“重走来时路——宁皋辉煌百年红色接力”实践团队,深入革命老区,探访那些沉淀在历史中的光辉岁月,以期让更多人铭记历史,珍惜当下。此次实践活动旨在传承革命精神、挖掘红色历史,激励新时代青年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
图为团队成员部分合照 沈海月摄
重温革命岁月
团队成员首先来到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这里是无数革命烈士的安息之地,承载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在这片苍松翠柏掩映下,安葬着17位革命烈士,而成贻宾是其中最后一位。1949年4月19日,距南京解放仅有4天,成贻宾烈士倒在了黎明之前,未能看到五星红旗升起。他在为中国新生而奋斗的路上,奉献了自己年仅22岁的生命。成贻宾曾就读于省立如皋师范附小,恰巧团队队长也是这所小学的校友,这让他们对成贻宾烈士的传承有了更深的感悟,让他们意识到传承革命精神的责任与意义。在成贻宾烈士墓前,他们感受到历史的厚重,这份感动将激励他们在今后的实践活动中更加努力。
在瞻仰纪念碑的过程中,团队成员还与雨花台烈士陵园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他们在每一件遗物前驻足,仔细阅读展板上的文字介绍,了解了更多关于革命烈士背后的感人故事。工作人员介绍说,雨花台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烈士们的鲜血,他们以坚定的信仰和无畏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革命壮歌。成员许可负责讲解工作,结合之前的学习,为大家详细介绍了烈士们的英勇事迹。在瞻仰烈士纪念碑的过程中,成员们怀着崇敬之情,依次献上自制的花圈,并集体默哀,表达对先烈的无限敬仰。这一段经历使团队成员不仅加深了对革命历史的理解,也感受到雨花台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见证地,其传递的革命精神对于当代青年的重要意义。
深入挖掘革命故事
在随后的实践活动中,团队采访了如皋红色人物王锦富的长子王先生。深入了解了王锦富老英雄的革命经历。为了确保访谈的深度与广度,团队成员提前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并精心准备了采访提纲,确保每个问题都能触及革命故事的核心。王锦富老英雄,1928年生于如皋南凌乡,1942年参加革命。他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血与火的考验中,成为一名优秀的解放军战士。王锦富曾参加了车桥战斗、广德战斗、高邮战斗、耙齿凌战役和淮海战役等多个著名战役,立下赫赫战功。
在访谈中,王先生回忆起父亲的战斗经历,目光坚毅,言辞中满是敬意。他详细讲述了父亲在耙齿凌战役中的英勇表现——1944年6月25日,王锦富和战友们在指挥下,利用地形优势,成功消灭了90多名日军,活捉14人,并击溃了一个整营的伪军。然而,王先生也沉痛地回忆起战斗中的牺牲,“许多战友在那场战斗中牺牲,包括营长吴锦安。” 而淮海战役,成员们在交谈中得知,这场战役从1948年11月16日打响,持续了整整65天,王锦富在战斗中坚守了64天,直到1949年1月9日因被炮弹片击中负伤,才被迫撤离前线。
历史文物的珍贵展示
在访谈过程中,王先生展示了父亲的复员军人证书和军功章。这些证书和勋章记录了王锦富参与的每一场战斗,以及他先后获得的六次二等功。由于在战斗中身负重伤,王锦富被评为一级残废军人,一直以来饱受伤痛的折磨,体内的弹片无法取出,否则可能导致瘫痪。尽管如此,王锦富常说,他希望带着这些伤痛和弹片,去见毛主席。这句话深深触动了团队成员,也激发了他们对革命精神传承的责任感。
图为成员记录采访事迹 王久阳摄
结语
回顾整个实践过程,团队成员用心记录下了每一段珍贵的历史,感悟着先辈们的革命精神。这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感,让他们更加坚定了在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的信念。英雄何处埋忠骨,少年负志续长风。今日的青年,立志传承这份光辉,将赤诚之心融入时代的脉搏。正他们将革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青春的力量续写时代的华章。历史的接力棒已传递到自己手中,唯有不负先烈,不负时代,才能不负这段光辉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