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麦浪翻涌起,粮缘袅袅在田间》
时间:2024-08-30 13:33:05 关注:
《乡间麦浪翻涌起,粮缘袅袅在田间》
为响应国家号召,加强粮食安全意识,助力乡村振兴,郑州大学国际学院粮缘实践团在七月各成员分头行动,分别来到安阳市龙安区齐村、焦作市武陟县、洛阳市新南村进行实地走访调研。
丰粮喜中原,缘起豫乡农。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体,了解农民的种粮行为对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证粮食安全意义重大。7月1日起,郑州大学“粮缘”实践团的多名成员分别前往河南省不同村县,调查研究了当地农户的实际种粮行为,并对统计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总结。
探访齐村,共话乡村农田事
盛夏的阳光下,河南省安阳市龙安区齐村,粮缘实践团深入田间地头,倾听农民心声,“现在嘛,我们也不单纯的搞种植啊,像我们家还承包了一片鱼塘,养养鱼增加点收入”。受访的村民如是说道。不仅如此,受制于农村土地分布的实际情况,不少家庭纷纷选择将土地流转到种田大户手里“我家分了两块地,有一块在东边,离我家特别远,平时犁一次地麻烦得很,刚好现在村里支持将土地集中,俺家就是把东头的地租给他们了,还能收点租金。”另一位受访者说。
在齐村,实践团了解到这里的农业经营模式正悄然变化。部分农户将大片土地流转给农业大户,每年稳定收取租金,而自家门口的零碎小地则保留下来,种植自家所需的青菜、辣椒等作物,“这时令菜刚好可以供给一家人吃,健康不打药,剩的还可以卖掉”有的农户还尝试经营养殖业,经营一片鱼塘,通过钓鱼等农家乐的形式增收。
总体上看,农民的收入来源已不再局限于种植业,养殖业等多元化经营正逐渐成为趋势,而留在村中的土地大部分承包给了农业大户,形成了城乡互补、互利共赢的格局。在粮食生产中抽水机、播种机、收麦机等现代化农业机械,成为了农业大户流转土地集中耕作的得力助手。这些机械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也让农民们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便利。
深入武陟县,调研农业新活力
在本次“三下乡”活动中,“粮缘”实践团还深入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了解农业种植的实际情况,以实地调研反映新农村农业建设的现状与未来展望。
据悉,该县粮食产能稳步提升,2023年粮食种植面积 110.9 万亩,总产55.5万吨。完成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武陟白灵菇、武陟花生被评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武陟地黄入选2023全国“土特产”推介目录,乔庙镇水稻“三品一标”基地(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被认定为河南省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西陶镇成功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强镇。
武陟县临近沁河,以防洪大堤为傍,在大堤下,实践团采访了承包土地种植怀药的李先生,李先生表示,“怀山药、地黄、牛膝、怀菊花,也就是人们熟知的‘四大怀药’,在承包的340亩地中通过现代化的农机种植收获,增收效果明显,也有品牌效应,销路更广。”
县政府还依托优势特色农产品资源,加强与抖音、东方甄选等直播平台合作,大力发展直播带货等新型消费。扎实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全力支持批零、餐饮、住宿等行业提档升级。武陟县农产品资源丰富,在满足当地居民需求的基础上,结合电商开拓销售渠道。在初级农产品薄利多销的同时,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走进新南村,倾听农家田野情
新南村,一个典型的中原农村,“粮缘”实践团倾听农户讲述过去的辉煌与今日的坚守,感受着岁月的沉淀,并通过与村民深入交谈,记录下他们对于改善生活条件的渴望,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新南村的田野上,花生与玉米是这个季节的主角。村民们表示,尽管种植结构与省内多数地区相似,但每一颗种子都承载着他们对生活的希望。在新南村,大部分土地并未承包出去,而是由村民们自己耕种。这份对土地的坚守,不仅仅是对传统生活方式的传承,更是对家乡深厚情感的体现。
河南省近期遭受干旱与暴雨的双重冲击,新南村也不例外。实践团的成员们亲眼目睹了极端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看到了村民们面对自然灾害的坚韧与智慧。村民们表示,在这段艰难的时期,他们通过采取各种措施,调整种植结构、改善灌溉设施,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通过这次深入的调研,团队成员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对乡村、农民的深厚情感。乡村振兴,是一场接力赛,每个人都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
农业强,首先粮食产业要强。河南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10,在端牢中国人的饭碗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河南省也一直坚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落到田间地头。通过实践调研展现河南村县真实种粮现状,传递田间信息,为农业发展,粮食安全贡献力量。在这片勤劳的土地上,无数麦田的守望者用勤劳播种下一粒粒希望的种子,待到丰收的号角轻轻拂过翻涌的金色麦浪,一簇簇麦秆将会是对勤劳的嘉奖。(通讯员李欣航 何田田 张子涵 刘铭炎 王林璐)
作者:何田田 张子涵 刘铭炎 王林璐 来源:大学生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