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源青山绿水行——采访陈彦君老师
时间:2024-08-30 19:34:57 关注:
2024年8月1日,北京科技大学澧泉闽源实践团采访了“绿水守护者”陈彦君老师,在本次访谈中,北京科技大学澧泉闽源实践团作为致力于“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守护绿水青山”的青年力量,旨在通过与厦门绿水守护者环保公益组织负责人陈彦君老师的深入交流,学习其在环保公益领域的宝贵经验和创新实践。闽源实践团希望通过这次访谈,了解绿水守护者如何在面对环境挑战时保持坚守与创新,如何有效推动环保政策的实施与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以及如何通过多元化的活动和项目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同时,闽源实践团也希望借此机会,探讨青年人在环保事业中的角色与责任,以及如何在未来更好地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为守护绿水青山贡献自己的力量。
陈彦君,女,现任厦门市湖里区绿水守护者生态保护中心理事,入选2020年“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并且被评为2020年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2014年开始组织团队进行环保公益工作,2015年注册“绿水守护者”社会组织,广招志愿者进行生态保护工作,从事生态保护工作多年,是维护绿水青山的切实践行者。
在访谈过程中,陈老师向实践团的成员们分享了自己从一名初入社会的大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绿水守护者的经历。“2015年,我们在民政局注册,因为我们是社会组织。到现在已经十年了,我们一路走来,很辛苦。有两个苦,一个是劳累辛苦,一个是心里苦。我们没有资金,跟慈善组织一样,靠‘化缘’。我们通过项目去寻找资助,比如说国内公益性的基金会,比如阿里巴巴,还有阿拉善基金会,支持环境保护的公益性基金会。我们通过向基金会申请。”她说,“另外,我们做一些环保宣教的活动,或者是课程,进企业、工厂、工地或政府及单位,通过这种方式去赚取一点经费。”陈老师感慨生态保护工作之困难,也展示了自己做好生态保护工作的决心和对目前取得的成果的喜悦,同时,陈老师也语重心长地嘱托实践团成员一定要坚持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不能半途而废。
(实践团访谈陈彦君老师 王徐翰林摄)
随后,陈老师分享了自己对生态问题的看法,她认为发展与环保之间的矛盾是长期存在的,但可以通过努力来削弱这种矛盾。她指出,当前社会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这是积极的变化。在平衡发展与环保的过程中,陈老师认为应坚持保护生态环境、走新能源道路的方向。这一方向既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缓解环境压力、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此外,陈老师还具体讲述了绿水守护者的志愿者情况,鼓励大家都能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列当中来,为祖国绿水青山的建设注入新鲜血液。“我刚跟大家也介绍,在册的志愿者有2,000多人,主要是大学生、社区居民约占80%,还有一些高校教师、律师、民主党派、中共党员、团员等。那志愿者参与的工作呢?太过专业的,我们没有专业能力参与吧?所以我们给大家就是列四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参与环境治理,比如说农村环境入户指导,还有城市的资源排查、用户宣传。第二个是参加环境法律培训,主要是专业律师和志愿者来指导这些工作。再一个是参与环保项目的调研,由环境专家、大学生团队来参加。第四个部分是参加公益的实践活动,包括巡河等等,做一个简单的水质检测,节水的实践,还有环保设施参观,带大家参观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水质净化等等,通过科普讲座,环保实践的形式,去引导社区的志愿者。”通过分享这些内容,陈老师鼓励更多的年轻人觉醒生态保护意识,参与到生态保护工作中来,成为一名绿水青山的建设者。
最后,陈老师向正在成长当中的青年朋友们分享了自己的建议。“因为我们机构和许多单位团体都有合作,一些学生觉得这个平台很适合体验体验,见见世面,但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尽管学习成绩很好,不过和外界的交流能力可能有点欠佳,所以很难胜任相关工作,这是我们觉得挺遗憾的地方。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善于交流的大学生,你们才是未来。”同时,陈老师对实践团成员予以赞赏,“我特别欣赏你们,能够在没有老师带队的情况下,自己去连接各种各样的资源,这是非常宝贵的经历和财富。你们会见到形形色色的人,有不同背景、不同行业、不同性别、不同性格,对你们未来有很多帮助。希望你们可以在你们专业领域好好发展。”
(实践团与陈彦君老师合照 王徐翰林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生态工作绝非可以一日完成,绿水青山的建设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经过这次访谈,闽源实践团的成员们坚定了自己为祖国绿水青山建设贡献力量的决心,未 来,他们将继续为生态文明的发展贡献力量,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
作者:李宏宇 林纾宇 柳安琪 来源: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