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水利建设不仅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更是红色文化与生态文明交织的见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水利工作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强调在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时,应秉持“以水定城、以水定业”的原则,将节水与调水并重。
为了深入挖掘红色历史,弘扬水利精神,增强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近日,“碧波寻红,南水润心”苏浙豫红色宣讲团,前往江苏、浙江和河南三省,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水利遗产和红色故事的探访活动。
此次宣讲团活动以“碧波寻红,南水润心”为主题,旨在通过探寻红色历史与水利工程的交汇点,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水利精神。宣讲团成员来自不同地区专业,活动涵盖了苏浙豫三省的多个重要红色遗址和水利工程。
探访水利遗址,感受红色精神
在江苏省,宣讲团来到了扬州市江都区南水北调源头公园,开展了一系列调研活动。这些工程不仅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也融入了丰富的红色历史。通过访问工作人员,发放调查问卷,团队成员亲眼见证了南水北调工程的宏伟与壮观。那一条条蜿蜒的输水管道,仿佛是大地的血脉,为北方送去了甘甜的水源。同时,他们也了解到了南水北调工程在生态保护、水资源配置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追寻红色足迹,铭记历史担当
在浙江省,宣讲团访问了浙江绍兴市水利局和曹娥江流域中心。在这里,团员们聆听了关于浙东红色革命和引水工程的生动讲解,了解到了当地水利事业发展和曹娥江大闸的重要作用。浙东水利工程不仅为浙东地区解了“渴”,让“远水解了近渴”,只要拧开水龙头,经海底通渠而来的清水就“如约而至”。而且守护了一方安澜,据悉,2021年台风“烟花”侵袭之时,曹娥江大闸在连续9天内启闭闸门426次、排水10.5亿立方米,终换来下游城区无一进水受淹的圆满结局。曹娥江还唤醒了水乡风韵,这里河网的流速大幅提升,河道水质显著提升。水是工业的血液,浙东水利工程也为产业新城崛起提供了“鲜活血液”。
挖掘水利遗产,传承红色文化
在河南省,宣讲团对安阳市林州红旗渠水利工程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对这些遗址的考察,团员们不仅了解了水利工程的历史背景,还深入挖掘了背后蕴藏的红色故事。期间,宣讲团来到了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宋集镇小邓庄村委会开展实践调研活动。团队成员与村干部就农业发展、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展开咨询讨论,共同为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献计献策。村支部党委书记陈书记对本次实践活动表示大力支持。不仅如此,宣讲团还来到了商丘市睢阳区的魏庄小学,为这里的师生带来了一场生动有趣的水资源和南水北调工程主题宣讲活动。此外,宣讲团还来到了商丘市生态环境局,与部分领导进行了座谈交流,了解到商丘市近年来在节水低碳方面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是降低碳排放的重要举措。
本次“碧波寻红,南水润心”苏浙豫红色宣讲团活动,通过对苏浙豫三省红色遗址和水利工程的深入探访,充分展现了革命先烈在水利事业中的奋斗历程,增强了大家的历史意识和责任感。宣讲团此行向全校师生以及社会各界传播红色文化和水利精神,以实际行动支持和推动新时代的水利事业发展。团队成员表示,将继续发挥河海大学的优势,传承红色精神,为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