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校园活动大学生活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暑期实践|“踏古寻韵,遗艺万千”——古城镇非遗文化发展探索

时间:2024-08-31 17:05:01 关注:
暑期实践|“踏古寻韵,遗艺万千”——古城镇非遗文化发展探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非遗传承发展,2024年7月,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踏古寻韵,遗艺万千”古城镇非遗实践团队来到扬美古镇、海州古城、三坊七巷三地探索古城镇中非遗发展的奥秘。

        续三江而带八景,写懿德而秉文心。7月24日,团队成员首站到达广西南宁市扬美古镇,这里不仅风景如画,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调研活动中,团队成员深入探索杜家坊传承基地——扬美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豆豉的传承宝地,与豆豉传承人杜学芬老师对话非遗,深入了解豆豉的沿革。杜学芬老师表示:“‘杜家坊’的豆豉制作技术源自杜广成,他从清朝就开始研究制作豆豉,该技术代代传承,传到他已经是第五代。现今,杜家坊豆豉也是南宁人乃至广西人做菜拌饭的首选。”除此之外,团队成员了解到扬美特色木瓜丁也以其独特的口感和制作工艺成为当地非遗传承中的另一颗璀璨明珠。木瓜丁菜色鲜黄而有光泽,酸香四溢,被当地人民誉为 “绵延千年的烟火气”,深受大众喜爱。通过实践,团队成员深入体会到豆豉与木瓜丁承载着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其传承和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人不忘初心,接过文化之火炬,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古镇名片,在发展中获取生命力。

(扬美古镇豆豉非遗技艺传承人)
        寻古海州之遗风,聆运古巷之新韵。7月26日,团队成员来到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古城进行实践调研。连云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是海州古城的重要景区,其中连云港市民俗博物馆作为搜集和展示连云港优秀民俗文化资源的专题性博物馆,从百姓民生、渔业盐业、习俗节庆和信仰仪礼等多个方面分别展示了连云港市从古至今璀璨而多彩的民俗文化。漫步在连云港市民俗博物馆,团队成员于无声处听惊雷,聆听这片土地的故事,体会到正是丰富的民俗文化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海州人民奋勇拼搏,创造未来。随后,团队成员来到古城巷尾的曲堂,欣赏海州五大宫调表演。“一轮明月当空照,金风摆动丹桂飘”,艺人声情并茂,一唱一和,婉转悠扬,那独特的旋律,向听众诉说海州的历史与文化。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州五大宫调不仅展示了海州地区丰富的音乐文化,更是民俗文化活态传承的例证。浸润在海州古城着力打造的民俗氛围之下,团队成员发现民俗文化正在创新性地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连接过去和未来的精神纽带。

(团队成员与连云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合影)
        一片福州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7月31日,团队成员抵达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感受非遗传承的另一种风貌。在福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团队成员被琳琅满目的展品吸引,从精美的瓷器到细腻的雕刻,每一件作品都凝聚了匠人的心血与智慧。2002年5月,《福州古厝》公开出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在为该书作的序中指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在岁月的长河中,古巷里的非遗穿越时空,装载着我们民族的记忆与文化瑰宝。此外,团队成员在线下开展访谈,与当地居民、游客进行交流沟通。同期在线上发放调查问卷,广泛搜集不同群体对古城镇非遗的认知与体验,获得有力数据,助推实践进程,以期为古城镇非遗发展提出团队见解,探索非遗文化时代发展道路。

(团队成员进行线下采访)
        通过此次实践,团队成员不仅感受到了灿烂的民俗文化,更深刻地体会到了非遗文化在古城镇保护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千年的底蕴积淀出厚重的城墙与古道,长流的江河汇聚起多彩的风俗与非遗文化,探访三地古城镇非遗实践调查圆满结束,但豆豉的美味仍在唇间萦绕,五大宫调的余音仍在回响。在守正中传承,在融合中创新,非遗与古城镇的结合正绽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光彩,二者相辅相成,为探索非遗传承的新路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时序更替,万象更新;文脉赓续,生生不息。此次调研探索三地经验,在实践中切实领会党中央关于推动非遗文化进行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的相关论述,探索总结非遗发展的成功经验,赓续荣光,在促进文化多样性、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的实践中展现青年担当。

 
作者:丁彤 陈斯衎 徐惟忆 来源:大学生之声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