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春秋塑大儒,百年岁月见新篇——薪火相传实践队探索智慧“公孙模式”
时间:2024-09-04 11:19:55 关注:
为了解智慧社区建设的前沿理念与成果,进一步探究新质生产力在社区建设中的应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薪火相传实践队于9月3日前往淄博市淄川区将军路街道公孙社区,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交流等方式,探究学习公孙社区在智慧化转型中的先进经验。
智慧平台“有力”,释放文明实践新活力
初入公孙社区,队员们被这里前沿的科技应用和精细化的管理模式所震撼。讲解员介绍道:“这个平台具有信息采集、日常巡防、视频监控、应急指挥、统计分析等功能。目前,我们依托智能水表、智能烟感、智能照明、高空抛物监控、养老服务等,初步实现了服务与管理的智能化。”智慧公孙平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前沿技术,将社区治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实践队员们亲眼见证了平台如何高效整合各方资源,实现社区问题的快速发现、精准派单和有效处置。这种科技赋能社区治理的实践,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现代科技对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巨大潜力。实践队员侯博文在参观完后分享道:“智慧公孙平台仿佛是一个巨大的智慧大脑,它用数据说话,用科技解决问题,让我看到了未来社区治理的无限可能。”
公孙史馆“上新”,筑牢文明实践新基石
“古韵流传代代情,文化底蕴荟萃成。”为探寻文化振兴、乡村振兴道路,深入了解公孙文化,薪火相传实践队实地参观了公孙史馆。
史馆以“一核两线五治十史”为主线,讲述了公孙村的千年历史传承和近现代以来公孙村在党组织领导下农村发展的巨大变化,展示一个村庄文明之源的千年历史,探索了一种乡村美好基层治理的路径。跟随讲解员林虹君的脚步,队员们深入公孙史馆,学习公孙村从西汉、明清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再到乡村旧貌和新时代新农村的千年史线和百年红线与在党的领导下,建设的“自治、德治、信治、法治、智治”“五治”融合治理公孙模式。
乡村振兴、文化振兴不仅要通过产业创新、文化挖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更要保留和弘扬地方特色文化,增强乡村文化的吸引力和软实力,提升农民的文化自信和身份认同。薪火相传实践队从公孙村新时代新风貌中,看文化传承的古韵犹存,见时代创新的历史变革。
阵地建设“完备”,夯实文明实践硬基础
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又走进公孙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大家小院”,这里不仅是居民们交流互动、共享文化的温馨空间,更是智慧社区建设成果惠及民生的生动展现。
据了解,该实践站总投资200余万元。在这里,队员们不仅参观了包括理论宣讲室、自习室、心理和法律咨询室、书画室、文体活动室等在内的丰富场所和硬件设施,还亲身观摩了社区开办的京剧课。“我们社区会邀请专业的老师,为社区居民开展特色课程。居民们可以根据爱好报名自己喜欢的课程。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居民们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素养,还能够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分享学习的乐趣和成果。”社区工作人员介绍道。
实践队员在走访公孙村文明实践中心时,纷纷惊叹于内部设施的健全与功能区的强大。“我们设立这一实践中心,初衷是给居民提供高质量的精神生活。在这里可以满足全年龄人群的需要。我们还专门设立了书记沟通处,村民们可以来这里和书记反应问题,提出建议。”讲解员向队员们说到。
在走访调研中,实践队员们不仅见证了智慧社区建设的累累硕果,更深刻体会到了科技赋能社会治理的无限可能。同时,他们认识到,随着新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其在优化资源配置、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居民参与等方面的潜力正逐步释放,为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
作者:罗焜 韩子欣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薪火相传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