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华彩,探索未来华章
时间:2025-01-13 19:09:48 关注:
穿越千年华彩,探索未来华章
——关于丝绸历史文化和未来发展的调研报告
一、引言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宏伟蓝图下,中华丝绸文化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象征,再次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国粹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支持和扶持,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丝绸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不仅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一带一路”友好往来的缩影。
二、背景与目的
本次实践活动,我来到河西走廊附近的雅乐纺织有限公司。雅乐纺织作为丝绸文化产业的重要基地,不仅承载着传承与弘扬丝绸文化的使命,更是“一带一路”倡议下文化交流与合作的生动实践。本次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参观雅乐纺织有限公司,运用图文、实物及现代科技元素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了解丝绸文化的历史、工艺及现代发展。通过本次活动,我深刻感受到丝绸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科技创新对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三、调研内容
本次实践活动采用实地考察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一)文献研究
首先,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中国是世界丝绸的发源地,所谓“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丝绸是中国古老文化的象征,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中期,中国便开始养蚕、取丝、织绸。在后续几千年的不断发展中,我国形成了独有的丝绸文化。织绸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是对人类的重大贡献。几千年来,中国丝绸以独有的魅力、绚丽的色彩、滑爽柔软的质感、浓郁的文化艺术特色,通过“丝绸之路”密切联系着东西方文化,传播着和平、自由、合作和宽容的精神,成为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广泛交流的桥梁,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丝绸文化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双重挑战。因此,通过实践活动深入了解丝绸文化,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地考察
明确了丝绸与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礼仪制度、民俗艺术、科学技术等息息相关,是我国历史文化独特的象征与载体后,我制定好计划,先穿越河西走廊,重走古代“丝绸之路”。我用心感受丝绸之路,用脚丈量河西走廊,感受到了属于大西北的浪漫。随后,我前往雅乐纺织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参观园区内的各个场馆,亲身体验丝绸文化的魅力。
首先进入丝绸博物馆,仿佛穿越回古代丝绸之路的辉煌岁月。通过图文、实物及多媒体展示,我们详细了解了丝绸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地位,特别是那些从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引进的珍贵丝绸文物,更是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丝绸之路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桥梁的重要作用,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丝绸的历史悠久,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增强了文化自信。
在工艺展示区,我们亲眼目睹了传统丝绸制作的全过程,从蚕茧的采摘、缫丝、织造到印染、刺绣等各个环节。在场馆中,我们见到了一些大型织布机以及一些小的织布工具。在讲解员形象生动的讲解和演示下,我们了解了织布机的工作,明白了丝是如何变成线,线是如何变成布的。庞大的机器制作出来的东西是如此精巧,让人不禁感叹古时人们的智慧之广博与技艺之精巧。同时,我们也见证了现代科技在丝绸产业中的应用,如智能纺纱机、自动化印染生产线等,这些高科技设备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推动了丝绸产品的创新与发展。在参观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科技创新对丝绸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现代科技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丝绸产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还为丝绸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空间。
在了解了丝绸的历史和制作过程后,我们来到了时装馆。这个场馆是对演变至今的海内外时装的陈列。这里的服装离如今的我们更近,展现了古老文明与现代文化的交融。在中国时装展中,介绍了1911年至今的一百多年的中国服装变迁史。从旗袍说起,按时间顺序陈列了中国服装的变化。所谓服装是时代的产物,体现了每一个时代的特色,从各式各样的服装当中,我们可以去探寻当时人们所处的时代特色和思想特征。例如,在20世纪50至70年代,由于整体意识形态与经济发展的限制,这时期女性旗袍普遍较为简洁,款式保守,衣身宽松,体现为以朴素实用为主的风格特征。在西方时装展中,展示了西方服装变迁。以欧洲时装为代表,我们见到了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特色服饰。这个时期整体造型复古,异常华丽,裙底变宽,腰部收紧,裙撑和束胸衣也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后面随着女性思想的改变,更多女性投入职业生活,职业装盛行,服装裁剪忽略了腰身曲线,与之前大不相同,完成了从繁复到简便的演变,各具特色。来到现代的时装馆,我们见到了许多别具一格的高定时装。在这些时装上,我们见到了古代与现代的碰撞,设计师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寻找灵感,进行创新,设计出充满中国韵味的高定时装,既保留了中国传统的设计,又融入了新的元素。
园区特别设置了“一带一路”主题展览区,通过展示沿线国家的丝绸文化特色、经贸合作成果及文化交流项目,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一带一路”倡议下丝绸文化的国际化传播与影响力。展览中,我们还看到了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开展的丝绸产业合作项目,这些项目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友谊与互信。
四、调研结果与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古老的丝绸及其文化的创新发展与未来归宿是什么呢?
(一) 作为文化遗产的自信
蚕桑丝绸领域中有一大批文化遗产,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南京云锦织造技艺”,被列入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等项目,还有“蜀锦”、“宋锦”、“云锦”、“壮锦”、“傣锦”、“缂丝”、“苏绣”、“杭罗”、“香云纱”等一大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历史文物和非遗项目。拥有如此厚重历史和丰富文化的丝绸,在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新时代,正引领着“汉服”、“旗袍”、“新中装”等经典和国潮的崛起和复兴。
(二) 作为时尚产业的自信
丝绸产业是纺织产业中唯一一个具有文明背景的产业,也是唯一一个能够代表高端和时尚的产业。丝绸饱含大量劳动人民的手工技艺和娴熟操作,产品具有雍容华贵的高端特性,又迎合当下绿色环保可持续的理念,是东方时尚的代表。千百年来,时尚的宠儿从不缺少丝绸的身影,在各国服饰文化中,丝绸深受HERMES、CHANEL、GUCCI、ARMNI、Dior、LV等奢侈品牌和大牌设计师的喜爱;作为经典时尚,中国的旗袍、日本的和服、泰国的泰丝服饰、越南的奥黛、印度和东南亚的纱丽、阿拉伯的长袍、穆斯林的罩袍和包头巾,无不仍然使用丝绸作为其最高端和最时尚的面料。
(三) 作为纽带桥梁的自信
丝绸的发展并不局限在中国,它通过古老的丝绸之路在欧洲、南亚、非洲等许多国家扎根发扬,并创造了各种不同的丝绸地域文化。如今,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在践行中,国际合作共赢成果不断涌现,世界各国人民逐渐形成发展共识。国际蚕业委员会ISC、国际丝绸联盟ISU、国际丝绸城市网络Silky Cities等国际丝绸组织正通过“丝绸”这根纽带,为了回归丝绸文明的荣耀、彰显丝绸产业的特色、提升丝绸产品的价值,在技术品牌、创意设计、历史文化、营销品牌等多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
五、结论与展望
丝绸在中国的兴起是中华民族经历无数次主动性文化创造和技术实践后的必然结果,源自东方的中华文明孕育了中国特色的丝绸文明,凝结在丝绸上的东方文明通过物质交换、技术交流和文化传播影响世界。在文化自信、产业自信和媒介自信的加持下,我们对推动中国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中国丝绸国际话语体系,弘扬中国丝绸文化充满信心。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丝绸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我们为世人提供的,不仅是作为面料的丝绸,更是体现着传承与创新的丝绸和对促进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贡献的丝绸。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传承和发扬它,使其不断焕发出璀璨的光芒。我认为,未来应该继续加强丝绸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同时注重科技创新在其中的应用和推广。我们应坚定文化自信,继续延续好丝绸之路,使其继续保持活力并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让更多人看到中国的特色文化。
作者:许宜琳 来源:大学生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