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丽水1月14日电(通讯员 郭映月)片玉一尘轻,粒粟山丘重。在技术储粮的新时代,粮食安全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粮食满仓更是中国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的强大底气。1月14日,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寻守‘粮’心队”走进浙江丽水中央储备粮丽水直属库有限公司,采访了该库的时代守粮人物黄礼标。
图为黄礼标同团队成员于中央储备粮丽水直属库门口合影 史安琪 摄
仓廪实,天下安。守粮精神传承至今,不能单单成为恪尽职守的代名词,而应该是面对技术攻关时的赤胆忠心与情系桑梓。作为中央储备粮丽水直属库有限公司业务部的副科长,黄礼标在粮食保管领域默默耕耘了34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职业精神。
图为粮库内“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标语 史安琪 摄
黄礼标自1992年从浙江粮校毕业后,便投身于粮食储藏专业。2005年他从地方粮站调入中央储备粮丽水直属库工作,多年来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藏粮于国”的使命。采访提到选择粮食行业的初心,农村出身的黄礼标从小帮助长辈务农育稻,知稼穑之艰、惜口粮之贵,于是便把粮食保管当做至关重要且意义非凡的追求。
图为黄礼标采访镜头 郭映月 摄
粮食是生命之源,是力量之源。没有了粮食,人类将面临灭绝的危险,而有了粮食,才能支撑起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黄礼标的带领下,丽水直属库不仅在粮食保管技术上不断创新,还通过智能化管理系统提升了粮食储存效率。“粮食这个是没其他东西可以替代的。”黄礼标眼神坚定。2024年,《粮食安全保障法》正式实施,从田头到餐桌,各类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要求,他说:“我觉得我们的这个环节就是守护粮食安全,保住粮食成果。相当于起到一个蓄水池的作用,保障粮食市场的稳定,保持粮食价格的稳定。”
图为黄礼标办公室工作照 史安琪 摄
团队成员采访中了解到黄礼标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储粮故事。为了更好了解储粮害虫的习性,他决定在家中饲养这些虫子。起初由于条件限制,他在办公室饲养时虫子频繁死亡,因此他将虫子带回家继续饲养。然而,他的妻子对此并不支持,甚至感到非常不满。有一天夜里,女儿不小心踢翻了一个养虫子的瓶子,导致虫子爬满了整个客厅,让妻子非常生气。此外,当妻子在烧饭时发现米桶里也爬满了虫子,她打算把米桶拿到楼下倒掉,但黄礼标解释说他还没有观察完这些虫子的习性,希望妻子能再给他一些时间。尽管如此,黄礼标坚持自己的研究,并最终成功地在家中养住了这些虫子,这不仅帮助他更好地了解了储粮害虫的习性,还为他日后的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图为采访结束黄礼标同两位团队成员合影留念 史安琪 摄
采访接近尾声,团队成员提到工作中最需要的精神品质,黄礼标讲道:“不管是粮食岗位还是其他行业,你想把它做好,首先一定要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份工作,这才有把工作做好的基础。另外像粮库工作,相当于其他单位对外界联系并不是很多,比较冷涩一点,比较枯燥,所以要耐得住寂寞,才能守住繁华。”
黄礼标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守粮人”。通过与黄礼标同志的深入交流,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粮食储备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是工作,更是责任,是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幸福生活的伟大事业。黄礼标同志和千千万万的守粮人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对这份事业的忠诚与担当,他们的故事将激励更多人投身于粮食储藏事业,共同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投稿: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郭映月
审稿:会计学院 史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