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门凝礼韵,实践铸新程
时间:2025-01-22 14:33:34 关注:
文化乃民族之根本,其力量关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如今国力渐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筑牢文化自信,已成为构建文化强国的紧要任务。然而目前文化自信面临西方文化冲击、传统习俗淡忘、网络不良文化干扰等挑战,传承传统文化迫在眉睫,门礼文化作为其中的璀璨明珠,曾以其独特的礼仪规范,如进门的礼数、门的装饰讲究等,塑造着人们的行为准则和社会秩序。结合当下实际,“门彰礼韵,仪续未来”实践队立足门礼文化,将门礼文化融入日常生活,自1月12日起在山东省潍坊市和日照市正式开始进行寒假社会实践。
实践初期,团队成员因分散各地,借助线上会议平台开启了实践之旅的筹备工作。在首次线上会议中,成员们围绕实践主题各抒己见,从不同专业视角和个人兴趣出发,提出了诸多富有建设性的想法,经过激烈讨论,团队最终确定了实地调研、线上调研、实地实践等各个环节的具体目标与任务分工。
此后,成员们在线上例会上分享各自收集的资料、研究进展以及遇到的困难。针对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实地调研时如何获取有效信息、线上调研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等,大家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充分发挥团队的集体智慧,确保实践活动有条不紊地推进。线上会议不仅让成员们明晰了实践方向,更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与协作意识,为后续实地调研与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
怀揣着对传统礼仪文化的敬畏与好奇,实践队成员们踏上了实地调研的征程。首站,团队来到了日照市的丁肇中故居,踏入丁肇中故居。在参观过程中,成员们详细了解了丁肇中故居中存在的门礼文化以及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同时,在家乡城市,实践队成员们深入当地社区,与居民们交流互动,向当地长辈了解传统进门礼文化及其传承,包括进门礼的形式与演变等方面,总结不同地区进门礼表现方式的不同,深刻感受了传统进门礼文化在民间的深厚根基以及当前传承面临的挑战。
为更全面地了解传统进门礼文化在当代社会的认知与传承情况,实践队同时开展了线上调研。通过精心设计的调查问卷,广泛收集不同年龄、地域、职业人群对传统进门礼文化的认知程度、兴趣爱好、传承方式等方面的数据。问卷发布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专业论坛以及相关文化机构网站上,短短几天内便收到了近百份有效问卷。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虽然大部分受访者认为传统礼仪文化具有重要价值,但实际了解程度却不容乐观。在传承方式上,以长辈传承与网络媒体宣传传承为主,线上调研不仅为实践队提供了大量详实的数据支持,还让团队从宏观层面洞察了传统进门礼文化在当代社会的现状与问题。这些数据和分析结果为后续制定有针对性的传承创新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潍坊市,实践队员深入社区向小朋友们传播弘扬进门礼文化。在社区活动中心,队员们与社区的孩子们开展了形式丰富的门礼实践活动,通过门字成语接龙、门饰装饰手工制作等活动,丰富了小朋友们的门礼知识,孩子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互动,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到了传统礼仪文化的精髓。实践活动虽然暂告一段落,但团队成员们对传统礼仪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考从未停止。通过这次实践,团队深刻认识到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传承与弘扬传统礼仪文化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然而,当前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现代生活节奏加快、西方文化冲击、教育普及程度不足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学校应加强传统礼仪文化教育,将其纳入课程体系,让孩子们从小接受熏陶;媒体要发挥传播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传统礼仪文化,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文化企业应积极参与,开发更多具有创新性和吸引力的文化产品与服务,推动传统礼仪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对于实践队自身而言,这次实践活动是一次宝贵的成长经历。成员们不仅在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了锻炼提升,更在心中种下了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未来,团队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持续关注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发展,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和研究探索,为传统礼仪文化在当代社会的焕发生机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闫亦凡 来源:大学生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