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提高个人综合素质能力,2025年寒假,医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共凝聚15支志愿服务队伍,分别于山东各部分地区组织开展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涉及乡村振兴、文化宣传、爱老敬老等多方面内容,引领同学们深入基层,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知促行、以行求知。
一、振兴乡村,共绘宏图
青年红心忠向阳,众志同心共振乡。为促进家乡社区发展,完善社区服务体系,1月12日-27日,2024级5班“红心向阳,同心振乡”服务队前往德州、淄博、烟台、菏泽等地区开展社区服务活动。队员们通过参与社区设施建设、环境整治等工作,改善社区的生活环境和基础设施,提升社区整体品质。此次社会实践,不仅让队员们明确自身的职业使命,使自身医疗实践技能得到提升,还极大地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推动了社区服务水平的提高和乡村振兴的发展。
1月12日至1月23日,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探索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与路径,医学院2023级6班于山东省内部分乡村地区开展“乡村振兴齐鲁行”样板百村调研专项活动。通过调研及访谈等途径,志愿队实地考察,深入了解乡村振兴示范地的情况,对乡村振兴有了独特的见解。“乡村振兴齐鲁行”样板百村调研专项活动,是探索乡村振兴路径、总结成功经验的重要举措。通过此次调研,使学生们了解到更多的乡村振兴计划、措施,学习了更多改善民生的方式。
为全面系统地了解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现状、成效及问题与挑战,1月20日至2月10日,服务队于部分乡村地区开展实地调研活动。服务队通过与村干部、村民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整理报告生成调查问卷,重点调研村民对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文化建设的满意度。进行实地考察,切身走进乡村,用心体会当代乡村的发展现状。乡村发展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激励了学生们要精进学业增添知识,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提,提供源源动力。
二、千年古韵,万载相传
1 月 9 日至 10 日,2023 级 2 班逸瓠匠心团于聊城市东昌府区,开启一场雕刻葫芦非遗技艺的探寻之旅,并对省级传承人王树峰进行专访。逸瓠匠心团详细了解雕刻葫芦的制作工艺,领悟“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深刻含义。此次探寻雕刻葫芦非遗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切身领略到传统技艺魅力,为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注入活力,也为社会各界关注非遗、保护非遗树立典范,令雕刻葫芦等非遗技艺在历史长河中持续闪耀,长久绽放光彩。
为弘扬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宣传家乡文化,1月12日-17日,2024级3班分别于济宁、聊城、德州等地开展文化宣传活动。穿越时空,感受诗仙李白的豪放与浪漫;漫步古城,纵观光岳楼的恢宏气势;移步禹王亭遗址,了解大禹治水的艰辛历程;大明湖畔,观泉水喷涌,品特色美食;走访人民广场,赞颂沂蒙红色精神;静观菏泽市博物馆藏品,于沉船旧物中见证历史变迁……树高千尺根难忘,此次活动让队员们从家乡的变迁与文化传承中汲取精神力量,迈向文化传承的新征程。
往事越千年,传承永不变。2月6日,医学院2024级6班“文华传薪”社会实践队前往兰陵县博物馆举办“探寻兰陵古韵,助力文化传承”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队通过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调研方式,采集数据、走访群众,积极探讨以及寻求帮助,得出一系列的文化宣传建议,不仅使队员们对家乡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还增强了他们传承和弘扬本土文化的责任感。未来,“文华传薪”队将继续在文化传承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让兰陵古韵在新时代焕发出耀眼的光彩。
1月15日至22日,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青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情,医学院2023级4班举办“古风今韵中国情”社会实践专项活动,通过亲身感受潍坊、聊城、青岛、济宁、滨州等地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参与者的文化自信和传承意识。此次社会实践不仅令同学们深入了解了家乡的历史文化,提升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为传播家乡历史文化贡献力量。
三、爱老敬老,举暖万家
青春传爱意,暮岁享温情。为宣传志愿服务精神,展示大学生风采,倡导尊老敬老风尚,1月10日上午,医学院2024级4班“杏林暖光”服务队前往聊城市东昌府区郑家疗养院举办敬老院量血压活动。“杏林暖光”服务队的队员们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细心地为老人们测量血压,同时询问老人们的身体状况,根据实际情况为老人们提供专业的健康建议和护理指导。在这场充满爱心和关怀的服务活动中,队员们用实际行动传递了温暖,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良好风貌。
为提升养老院老人的生活品质,增强大学生关爱长辈的意识,2月3日至7日,医学院2024级1班“暖阳映晚晴”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怀揣着满腔热情,分别前往济宁、聊城、日照、威海等地的养老院,为那里的老人们带去了别样的温馨。志愿者们认真打扫公共区域卫生,与老人亲切交谈,在情感上给予他们陪伴与关爱,抚慰寂寞的心灵。此次活动让志愿者们深刻地体会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为以后投入社会服务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四、医路相伴,医影护航
医心展风采,志愿暖人间。1月10日-1月11日,医学院“医”路有你志愿服务队于聊城汽车总站开展“暖程相伴,驿路同行”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耐心引导,协助旅客完成自助购票操作,同时对特殊群体给予关心问候。此次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锻炼了医学院学子们的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塑造了正确的价值观,不仅展现了医学院学子积极向上、向阳而生的良好精神风貌,更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了一份青春力量。
1月14日至18日,知行问道先锋队开展“求知问道面对面”人物访谈实践调研专项活动。通过与家合口腔诊所的专家及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教师进行深入交流,就当前大家最关心的牙齿矫正问题及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发展进行了探讨。专家与教师以亲身经历为蓝本,与队员们展开深度对话,分享宝贵的人生经验与行业见解,让同学们明确口腔医学技术的发展方向,思考未来的发展路径与人生方向。
为响应国家“健康中国”战略号召,改善乡村居民健康知识薄弱现状,聊城大学“‘医’爱之名,乡健焕能”志愿服务队深入家乡,开展一系列健康知识下乡活动。志愿服务队队员们向村民们普及了高血压、高血糖及高血脂(“三高”)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强调了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的重要性,帮助村民们树立了“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健康理念。健康是幸福的基石,此次活动通过健康科普、血压血糖测量及健康知识宣传,助力提升乡村居民健康素养,跨越城乡健康认知的沟壑,推动健康知识普及常态化,用行动传递关爱,为乡村健康事业注入活力!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1月22日,医学院“医”路云教实践队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同步开展了“医”路云教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成员以“健康生活,守护生命”为主题,深入浅出地讲解医学常识,讲解内容涵盖疾病预防、健康饮食等多个方面,并结合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活动期间,实践队还开设了“急救技能小课堂”和“身体奥秘探索”等特色课程,让同学们树立健康生活的理念,为实践队成员提供了巩固专业知识、锻炼教学能力的机会。未来,“医”路云教实践队将继续前行,在云支教的道路上书写更多精彩篇章,陪伴学生们共赴健康成长之路。
为帮助同学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就医需求,1月11日,2024级7、8班“医‘影’护航,‘智’在远方”志愿服务活动队走进聊城市人民医院东昌府院区医学影像科进行寒假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对医学影像科的系统参观,同学们了解到影像处理的原理及人工智能在处理影像数据时的应用。随后以线下与线上相结合调研的方式,生成调研报告,为病患排忧解难,也为放射科全流程检查的顺利进行尽一份绵薄之力。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激发了同学们对医学影像探索的热情,明确了自我定位,增强了同学们对医疗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情系母校,筑梦聊大
聊大传薪火,乐陵育英才。1月12日,聊城大学医学院代表师生前往德州市乐陵第一中学,开展了寒假招生宣传活动。随后从学校的历史沿革、学科特色、师资力量、校园文化、招生专业设置分布等多个维度,全方位、深层次地介绍聊城大学,详细阐述了聊城大学医学院的专业布局,包括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科优势,系统讲解了课程设置,涵盖专业课程的架构、实践课程的安排,让乐陵第一中学的同学们对聊城大学的专业特色有了更为深入透彻的认识,为他们未来的院校与专业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此次活动不仅为乐陵一中的同学们点亮了大学梦想的灯塔,也为聊城大学医学院与乐陵一中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为未来的人才培养和交流合作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筑梦青春然热血,担当使命耀年华。这个寒假,同学们深入基层,扎根乡村沃土,助力乡村振兴;翻阅历史史册,穿梭时光长廊,感受历史变迁,宣扬家乡文化。他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用青春书写担当,将汗水挥洒在实践活动中的各个岗位,收获专业实践技能,在基层建设中增长才干、贡献力量。展望未来,医学院将继续深化社会实践工作,不断探索和实践育人的新路径、新方法,让更多青年学子用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姿态,延续中华文脉,以青春之力谱写新时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