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校园活动大学生活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山东大学文学院“CASA文育”乡村青少年一站式文化启蒙支教团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时间:2025-02-28 23:55:42 关注: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广泛实施,提升“语文素养”成为语文教学、语文启蒙的主要目标。2025年1月2日至1月23日,山东大学文学院“CASA文育”乡村青少年一站式文化启蒙支教团以“1+2+3+3+7+N”方针为导向,坚持“一条主脉,两条路线,三大阵地,三大方法,七大课堂,多元服务”的指导方向,深入各地市乡村基层开展爱心支教社会实践活动。
知礼明行,把经典讲“透”——打造“国学”课堂
国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学习国学经典,对于传承美德、健全人格、陶冶情操、铸造精神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团队成员将国学教育带入课堂,从“圣贤之道”“经典之颂”“非遗之习”“礼仪之教”四个方面入手,让孩子们感受国学之美,传承传统文化。
1月2日上午,山东大学“CASA文育”支教团成员王少宇等人来到莱州市维泰文化教育基地,开展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国学文化讲授活动。在活动的开篇导入环节,王少宇以一段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引入,讲述了古代文人对《诗经》的推崇与喜爱,瞬间吸引了在场学生们的注意力。他巧妙地将《诗经》与现代生活中的情感、人际交往等方面相联系,让学生们意识到这部古老经典与当下生活的紧密关联,成功点燃了大家对后续内容的求知欲。
随后进入《诗经》原文解读环节。王少宇选取了《关雎》等经典篇目,逐字逐句地为学生们讲解。他不仅解释了字词的含义、诗句的翻译,还深入剖析了诗歌背后所蕴含的古代社会文化、婚姻观念等。在讲解过程中,他运用多媒体展示了许多与《诗经》相关的精美绘画、书法作品,让学生们从视觉上更直观地感受《诗经》之美。同时,他鼓励学生们积极提问,大家围绕着诗歌中一些字词的古音读法、特殊句式等展开了热烈讨论。
除了《诗经》,团队还拓展了其他国学文化知识的讲授。在经典故事分享环节,王少宇讲述了诸如 “孔融让梨”“孟母三迁” 等传统美德故事,引导学生们从古人的言行中汲取道德养分,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书法体验环节,团队成员指导学生们书写一些简单的国学经典名句,让他们在笔墨间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和国学文化的深厚底蕴。

一方水土,令文化复“活”——打造“乡土”课堂
乡土认同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旺盛的生命力、感召力是维系人们世代延续和谐共生、善待苍生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心灵托付。支教团带领同学们学习家乡的语言、历史、地理等文化,增进他们对乡土的文化认同、情感认同。
1月5日,团队成员董小西、潘育婷等人奔赴山东省和广东省两个基地,分别在青岛市李沧路小学和广州市体育东路小学开展“对话南北”课堂。本课堂旨在通过丰富的课堂形式介绍南北方文化,促进南北方儿童交流互动,让学生了解地域文化差异,锻炼表达与沟通能力,践行CASA蒙氏教育理念。
在课堂实践中,团队成员借助地图、照片和文字等载体,从天气、饮食、方言等多维度讲解南北方差异,并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感受北方文化特点。在互动环节,团队成员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南北方生活习惯和传统习俗差异,学生们积极发言,指出南方过年有舞龙舞狮等活动,北方则采取别的庆祝形式。团队成员鼓励学生积极表达,主动讨论,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在接下来的“纸飞机信箱”环节中,李沧路小学的孩子和体育东路小学的孩子互相写信,在信中写下自己成长的烦恼或者对彼此文化想要深入了解之处,遥隔两地的祝福在半个中国的距离和孩子们稚嫩的笔触中绵绵传递。部分同学还录制视频邀请对方来自己家乡游玩,用方言朗诵家乡的民谣,闽南语和青岛话两种方言相碰撞,让同学们感受到汉民族共同语的丰富多彩。
赓续文脉,让阅读整“合”——打造“书香”课堂
随着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全民阅读”活动的贯彻落实,“整本书阅读”成为当下语文教育关注的热点。支教团着力打造“书香”课堂,开展“整本书阅读”教育,帮助同学们应用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1月23日上午,团队成员袁萍等人来到湖北省利川市毛坝镇六品书院,为孩子们带来别开生面的“书香课堂”。课程伊始,团队成员以一个关于玫瑰的谜语引入主题,成功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随后,团队成员向学生们展示《小王子》的书籍封面,并介绍了作者埃克苏佩里作为飞行员的独特经历,以及这与《小王子》创作之间的联系,以此激发学生们对故事的好奇心。
接着,团队成员讲述了《小王子》的故事内容,为了让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故事,选取小王子与爱虚荣的人相遇的片段进行赏析。在赏析过程中,团队成员引导学生们关注人物的言行举止,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们认真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深入分析了爱虚荣的人的形象以及小王子的态度。之后,课堂进入互动讨论环节,团队成员引导学生们联系生活实际,思考现实中是否遇到过类似故事里的人。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有的提到了爱炫耀的人,有的讲述了遇到困难就逃避的人。团队成员还引导学生们探讨小王子身上值得学习的品质,学生们踊跃回答,提到了小王子的善良、对玫瑰的用心等。
课程接近尾声,团队成员对本次阅读课进行了总结,向学生们强调了保持纯真善良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们课后完整阅读《小王子》这本书,去探索更多故事背后的奥秘和哲理。
践行初心,将使命落“实”——打造“青年”课堂
1月22日上午,济南市历城区山大路街道建鑫社区活动室内暖意融融,“CASA文育”支教团的“青年课堂”宣讲活动正在这里热烈开展。团队成员刘牧晨等人以“弘扬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为社区青少年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宣讲。
宣讲伊始,团队成员向青少年们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背景,从清末民初的民族危亡讲起,详细阐述了陈独秀、李大钊等先驱如何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道路,让孩子们对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讲解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内涵时,团队成员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青少年们思考何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当讲到革命先辈们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舍小家为大家、抛头颅洒热血时,孩子们的脸上露出了敬佩的神情。为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精神力量,团队成员还分享了一些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如刘胡兰面对敌人铡刀毫不畏惧,英勇就义的事迹,让孩子们深受触动。
为让宣讲更具趣味性和参与性,支教团特别设计了情景模拟环节。让孩子们分组扮演革命时期的地下党员,完成一些“秘密任务”,如传递情报、组织工人运动等。在模拟过程中,孩子们不仅体验到了革命先辈们的机智与勇敢,也深刻理解了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厚内涵。
此次宣讲活动通过创新的教学方式,引导社区青少年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了解了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相信这颗红色的种子,已经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激励他们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为了加强对乡村青少年的帮扶工作,团队成员设计“乡村青少年教育帮扶”调查问卷并广泛发布,了解乡村青少年教育帮扶的现状及人们对支教的认识。在支教过程中,设计“桃李”特色印章等文创产品,分发给实践地的居民、孩子,为孩子们留下宝贵的纪念。团队成员对乡村学校教职工进行访谈,了解其工作性质和工作感想,进一步加深对乡村教育的认识。实地支教结束后,支教团还与各中小学进行对接,录制相关课程内容的公益微课分享至学生群体中,并发放至公众平台,服务大众,获得了热烈反响。
本次寒假社会实践爱心支教活动坚持问题导向,发扬服务态度,通过打磨优质课堂助力乡村振兴,通过“点对点”精准帮扶促进乡村青少年全面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成果。师生共聚一堂,品悟中华文化,讴歌崭新时代,在继往开来中砥砺前行。
作者:孙雅欣 来源:大学生之声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