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9日至15日,南京财经大学审计学专业“拨迹寻英”实践团队两支分队分赴江苏、山东、安徽三省,开展“红色审计精神寻访”寒假调研活动。通过探访革命旧址、审计主题展馆及与地方工作者深入交流,学子们系统梳理了审计在革命历史中的关键作用,为赓续红色审计文化、践行新时代审计使命注入青春力量。
在江苏段调研中,第一支队走访了中国审计博物馆(南通)。作为全国首家审计主题综合性博物馆,其展陈从西周“宰夫”制度延伸至现代国家审计体系,生动呈现审计制度的历史沿革。学生们通过抗战时期审计档案,深入理解革命年代“钱袋子”监管对保障军民供给的重要性。随后,团队赴宿迁彭雪枫纪念馆,学习这位新四军审计先驱在战火中建立的严谨审计体系。展馆内陈列的原始账册与审计报告,直观展现了“统一收支、严格审核”原则对巩固根据地经济的深远意义。
山东段调研以临沂山东根据地审计博物馆为核心。馆内大量原始票据、审计条例手稿及访谈记录,还原了山东抗日根据地“集中管理、分项核查”的审计模式。学生与工作人员探讨了战时审计如何通过规范财政纪律提升部队战斗力,为当代审计实践提供历史镜鉴。
第七支队在安徽调研期间,重点探访新四军七师纪念馆。通过研究战时军用物资台账、缴获敌伪资产清册等史料,学生们还原了审计工作如何在物资匮乏条件下确保资源高效分配。团队还走访池州马衙街道,采集民间口述史,挖掘基层审计工作者在抗战后勤保障中的鲜活故事。
此次调研中,学子们结合专业视角,系统梳理了红色审计“严谨、公正、服务大局”的精神内核。在中国审计博物馆,团队通过对比不同时期审计制度,探讨了革命经验对现代风险防控的启示;在山东根据地,学生们从“集中审计”模式中提炼出强化预算监督的当代价值。
参与学生表示,调研不仅深化了他们对审计历史使命的认知,更激励其将红色审计精神融入专业学习。带队教师指出,此次活动是“课程思政”的创新实践,通过田野调查推动理论与历史深度融合,为培养新时代审计人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