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校园活动大学生活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沂蒙红魂” 志愿宣讲团宜宾行:传播红色精神,促进文化交融

时间:2025-03-19 16:31:31 关注:
(通讯员王志 郭张怡 李婷 吴攀 曾佳怡 张林 何一夫)在文化交流与传承的时代浪潮中,2025年3月16日至17日,“沂蒙红魂”志愿宣讲团肩负着传播红色精神的使命,踏上了宜宾这片充满文化底蕴的土地。连续两天,他们先后深入宜宾市竹文化馆、宜宾市博物馆、赵一曼纪念馆以及宜宾市烈士陵园这四个极具宜宾文化代表性的场所,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沂蒙精神宣讲与学习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沂蒙精神与宜宾特色文化的碰撞交融,不仅向宜宾人民传递沂蒙地区深厚的红色基因与奋斗精神,同时也让宣讲团成员在宜宾文化的浸润中,进一步深化对沂蒙精神的理解,促进两地红色文化的交流互鉴,激励更多人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砥砺前行。
  
  “沂蒙红魂”志愿宣讲团走进宜宾竹文化馆开启精神交融之旅
  
  2025年3月16日上午,绵绵细雨如丝般飘落,为宜宾市竹文化馆增添了几分朦胧的诗意。就在这样的天气里,“沂蒙红魂”志愿宣讲团满怀热忱地抵达了这里,一场意义非凡的沂蒙精神与宜宾特色竹文化的交流之旅就此拉开帷幕。
  
  一踏入竹文化馆,志愿者们便迅速且有序地与馆内工作人员展开对接。工作人员热情地引导志愿者们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志愿者们穿上了自带的志愿服。首先是宣讲团队长张林站在队伍前方,神情专注且认真,他清晰明确地为团队成员们划分了此次活动的各项任务。从讲解区域的分配,到与游客互动的注意要点,再到可能遇到突发情况的应对策略,张林都一一细致地进行了说明。他着重强调了活动过程中的纪律性以及对文化尊重的重要性,确保每一位成员都清楚知晓自己的职责所在。
  
  紧接着,成员何一夫以饱满的热情,带领大家深入探寻沂蒙精神历史中与竹有关的事迹。在宽敞明亮的展厅内,何一夫结合馆内丰富的竹文化展品,声情并茂地讲述着。他提到,在沂蒙山区的某些特殊时期,当地百姓曾巧妙地利用竹子制作简易的生活工具和防御设施,竹子在艰苦岁月中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背后所体现出的正是沂蒙人民坚韧不拔、善于利用资源的精神特质。
  
  参观环节结束后,志愿者们积极主动地与馆内游客展开交流,用通俗易懂且充满激情的话语宣传沂蒙精神。有的志愿者手持宣传手册,为游客详细介绍沂蒙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体现;有的志愿者则结合自身的经历,生动地讲述沂蒙山区的感人故事。在介绍沂蒙景区时,志愿者们更是绘声绘色,描述着沂蒙山那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底蕴深厚的历史遗迹,如孟良崮战役遗址所承载的英勇无畏,沂蒙山小调诞生地散发的文化魅力等。游客们纷纷被志愿者们的热情所感染,他们或是驻足聆听,或是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一位来自外地的游客李先生在听完讲解后,感慨地说道:“以前对沂蒙地区只是略有耳闻,今天听了你们的介绍,真的太想去那里看看了,沂蒙精神也让我深受鼓舞。”
  
  活动末尾,志愿者们齐聚在能够展现竹文化魅力的3D大屏前。大屏上,翠绿的竹林随风摇曳,光影交错,如梦如幻。志愿者们排列整齐,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与坚定。随着一声响亮的口号“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岁月里,沂蒙曾是中国革命的重要战略基地”响起,声音在空旷的馆内久久回荡,仿佛穿越时空,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走进宜宾市博物馆深化沂蒙精神传播
  
  当日中午,志愿者们稍作休息,简单补充了能量后,便马不停蹄地向着宜宾市博物馆进发。“沂蒙红魂”志愿宣讲团精神饱满地来到了这里,继续他们传播沂蒙精神的征程。
  
  刚踏入博物馆,志愿者们便礼貌地与工作人员进行对接。工作人员对宣讲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迅速安排了馆内经验丰富的讲解员为大家服务。在接下来的参观过程中,讲解员充分展现了其专业素养,在介绍博物馆内琳琅满目的陈列物时,巧妙地融入了沂蒙精神内涵。当讲解到一件古老的农具时,讲解员提及沂蒙人民在农业生产中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场景;在介绍一幅描绘战争的画作时,又适时引出沂蒙人民在革命战争中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伟大精神。这一讲解方式不仅让游客们更好地理解了展品背后的历史意义,也助力游客与宣讲团成员对沂蒙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
  
  宣讲团成员们在参观过程中也没有闲着,他们自行组织内容,利用博物馆内的濒危物种展厅开展了别具一格的宣讲活动。宣讲团队长张林站在展厅中央,周围围满了好奇的游客和团队成员。他指着展示沂蒙山区特色动物狼和豹猫的展板,详细介绍着这些动物在沂蒙山区的生存环境、习性以及它们与当地生态的紧密联系。他说道:“沂蒙山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孕育了这些独特的物种,而沂蒙人民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也展现出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生态环境的守护,这同样是沂蒙精神的一种体现。”游客们纷纷点头表示认同,不少人还拿出手机拍照记录,想要将这份独特的知识与感悟留存下来。
  
  活动最后,众人在博物馆的大厅中合影留念。大家整齐地排列着,脸上洋溢着充实与满足的笑容。随着“沂蒙精神燃火炬,宜宾奋进不停息”的口号响起,声音在博物馆内回荡,象征着沂蒙精神在宜宾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激励着两地人民携手奋进,共创美好未来。
  
  缅怀赵一曼传承精神之光
  
  3月17日上午,细密的雨丝依旧在空中飘洒,仿佛在为即将开启的庄重之行营造氛围。“沂蒙红魂”志愿宣讲团怀着无比崇敬与肃穆之情,来到了赵一曼纪念馆。踏入纪念馆的那一刻,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队员们纷纷放缓脚步,压低声音,生怕惊扰了这片承载着英雄记忆的空间。
  
  宣讲团成员王志站在队伍前列,神情凝重而专注。他清了清嗓子,开始详细且深情地讲解赵一曼女士的英勇事迹与伟大精神。他讲述着赵一曼女士在面对敌人的残酷迫害时,始终坚贞不屈,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仰,为了民族解放事业不惜牺牲一切。在讲解过程中,王志巧妙地将赵一曼精神与沂蒙精神进行对比与关联:“赵一曼女士在困境中展现出的坚韧不拔,和沂蒙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面对艰难困苦仍奋勇向前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沂蒙人民踊跃支前,用小推车推出了胜利的曙光,赵一曼女士则以自己的生命践行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两者都是为了理想信念无私奉献。”队员们围聚在王志身边,个个全神贯注,不少人眼中闪烁着感动与思索的光芒,内心深处不断对两种精神的融合进行着深刻思考。
  
  随后,队员们怀着敬畏之心,小心翼翼地参观着馆内的每一处展室。他们缓缓走过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承载着故事的文物,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赵一曼女士那段波澜壮阔且充满艰辛的革命历程。每一步停留,每一次凝视,都让大家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抗战时期的艰苦卓绝以及赵一曼女士的伟大之处。在参观过程中,队员们不时小声交流着自己的感悟,将赵一曼精神与沂蒙精神在心中不断融合,思索着如何更好地传承并发扬这两种伟大的精神。
  
  出馆后,志愿者们留意到一位前来参观的大学生正若有所思地站在纪念馆外的台阶上。于是,他们主动走上前去,对这位大学生展开了采访。志愿者们热情地向他介绍了沂蒙精神的内涵以及沂蒙山区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在交流过程中,志愿者询问大学生对于如何将沂蒙精神和赵一曼精神结合起来的看法。大学生认真思考后回答道:“我觉得这两种精神都体现了中华民族在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的品质,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从点滴小事做起,像先辈们一样,勇敢面对挑战,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交谈结束后,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雨滴如注。志愿者们却没有丝毫退缩,他们整齐地站在赵一曼雕像前,雕像在风雨中显得愈发庄严。志愿者们挺直身躯,留下了珍贵的合影,正如赵一曼女士和沂蒙山区人民那样,无论风雨如何肆虐,都始终坚守信念,奋勇斗争。
  
  宜宾烈士陵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
  
  下午,阳光终于穿透云层,洒在大地上,一扫上午的阴霾,地面上的积水也逐渐干涸。“沂蒙红魂”志愿宣讲团来到了宜宾市烈士陵园。踏入陵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墓碑,它们静静地伫立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烈士们的英勇事迹。志愿者们怀着崇敬之情,缓缓走向墓碑。他们从口袋中掏出洁白的手帕,轻轻地擦拭着墓碑上的灰尘,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敬意,仿佛在与烈士们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以此表达对先烈们的崇高敬意。
  
  就在大家认真擦拭墓碑时,天空中突然又飘起了细雨,但志愿者们并未受到影响,依旧专注地完成手中的动作。活动进行到尾声时,宣讲团成员何一夫站在陵园的一处平台上,周围聚集着团队成员以及部分前来祭扫的群众。何一夫清了清嗓子,开始介绍陵园内各位英雄人物的事迹。他讲述着在这片土地上,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无数烈士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在介绍过程中,何一夫巧妙地将这些烈士的事迹与沂蒙精神相联系:“这里的烈士们为了理想信念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沂蒙精神中同样包含着为了革命事业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内涵。我们要通过这些烈士的事迹,将沂蒙精神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这种伟大的精神。”听众们纷纷点头表示认同,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
  
  此次在宜宾多地的系列活动,“沂蒙红魂”志愿宣讲团通过宣讲与学习,成功地让沂蒙精神在宜宾这片土地上绽放出耀眼光芒,促进了两地红色文化的深入交流与传承,激励着更多人在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奋勇前行。
作者:王志 郭张怡 李婷 吴攀 曾佳怡 张林 何一夫 来源:成都工业学院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