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校园活动大学生活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遇风

时间:2023-07-03 关注:
    暑期实践前几天的温度是高的,太阳高高挂起,很少有风。
 “你们去和顺的?那里过两天要下雨喽。”一道声音吸引了我们的注意,那是从上车时就一直坐在座位上的大爷,双腿间夹着一个灰色的塑料桶,里面是红色包裹,旁边坐着的是大妈,手里攒着几个白色的盒子,刚刚也看向了我们。大爷大妈是从市里的医院买药回县城的,坐着早已熟悉的一个小时车程,闭眼假寐。我们团队这天正要去南陵县和顺社区,寻访一些有关“春风行动”的政策,带着满心的新奇登上了日复一日来往的公车,在车上讨论着民工就业,不知这话让他们听了去。 
大爷大妈也有兴趣跟我们聊聊,得知大爷大妈是在城里打工的民工,刚结束一座楼房的修建工作,刚回到南陵,在家里等着下次出工的机会。
 “您现在找工作方便吗?”我望着大爷,他的胳膊在太阳的曝晒下形成分明的、黑白的界线,黝黑里泛着红,他点了点头,“我们现在出了找工作的二维码,有时候打个电话来问问在哪工作,工作还稳定啊。”后来到了和顺社区与负责人交谈后,我们知道了有“就业无忧”这样一个就业二维码。扫一个小小的码,民工们就能把自己的信息推荐给公司、工厂,他们也能在平台上找到更多的打工机会。有些民工没读过书,对待这些新鲜玩意不懂也就忽略了过去,家里有儿女的也帮父母在平台上找找工作,儿女不在身边的,社区便能提供一些便民服务了。
 “三公里就业服务圈”,“‘陵’距离就业”,这些就业政策同“春风行动”一般,将岗位送到家门口。大爷说过,现在找工作多数还是像从前那样,师傅带徒弟,一个介绍一个,手机微信里是满屏的“老板,您还缺人吗”,通话记录里也写着各个中间介绍人的号码。民工们从县里来到城市,冒着烈阳,顶着寒风,吃喝不顾,只为了一份短暂的、养家糊口的工作。这边的工作结束了,下一次的风雨兼程也就开始了。
 “现在就业机会多喽,我们也能在家附近多找找,福利待遇也还不错。”他笑了笑,望着车外的路,眼里多了些肯定。政策越简单,社区做到实际,民工找工作也就越方便,工作效率也就高了起来;保障民工的权益,保的是他们的生活,保的是他们的心。
 “看那片田,”大爷指了指窗外,我们顺势望去一片绿意盎然,遍布的却大多是杂草。大爷说现在种地的人少了,种地的成本高,村里的人都喜欢往大城市跑,打工虽然受的苦多,但来的钱快,“年轻人不爱种地,老年人又种不动。”他感慨到。年轻人精力旺盛更愿意在外地打拼,是进城打工的主力军。城市的生活丰富多彩,村里的生活却没有保障,每年暴雨来袭,洪水一冲庄稼就没了,一年的指望也没了。他们得出去,家里的田是在打拼后,回家养老的小小一方。
 “所以年轻人还是要让自己充实起来,要多学知识啊!没本事是端不起饭碗的。”我看了看衣服上的“行走的思政课堂”字样,想着大爷的话,“嗯。”实践多天来,我们走访过各种公司,与人事经理都曾讨论过如今青年人的就业现状,提到最多的便是工作要敢试、积累、丰富、提升。如果说民工在社会上工作的机会并不多,知识充沛的新一代青年人应该有更多寻找机会、把握机会的可能。
   不管在哪个岗位,田要好好种,事要好好干。如此朴实的道理,是接受过教育的我们听过无数遍的,但是,是辛苦了大半辈子的大爷大妈自己悟出来的。他们在外面打拼得多,见过一座座工厂建起,也见过破产无归的创业者,见过招聘会上与他们擦肩而过的失意的青年人,也见过拿到升职通知的喜悦的上班族。他们知道,人有真本事,肯吃苦,才能在岗位上待得稳。
    路途悠悠,车到站了,大爷大妈和我们互打了招呼,便下了车,他们并肩向前走着,一人提着桶,一人拎着药。我们的车沿着路,伴着风,一直向前开去。

 
作者:程蓉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化材学院赴芜湖、合肥、马鞍山“春风融壁垒,就业暖民心”就业情况调研团队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