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校园活动大学生活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稻虾共作”促收入 守护碧水共努力

时间:2023-07-07 关注:
“共抓长江大保护,让一江清水浩荡东流。”7月6日,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赴岳阳市江南镇实践活动在当地盛塘村展开。本次实践调研活动围绕当地“稻虾共作”生态种养模式展开,发掘长江沿线生态治理改善带来的产业变化、经济进步。
盛塘村书记柳文成向实践团成员介绍道:“我们村家家户户都种这个稻虾,相比于以前单单种植水稻,收入已经提高很多了。”“稻虾共作”生态种养模式是将传统稻田进行改造,在稻田四周挖出一条小水沟,然后将种虾放入沟中养殖。据了解,盛塘村共有稻虾共作模式农田一万六千余亩,拥有一条成熟的、稻虾双赢、全链条发展的绿色乡村产业富民产业链,年产值近五千万元,龙虾的存在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水质日益清澈。遍布全镇有着十几个收购销售点,此时已有三分之二的龙虾捕捞上市。在收获龙虾的季节,清早捕虾,中午对龙虾进行清洗分类,或是收购商直接收购,或是被运往市镇进行售卖,如今是农村居民解决温饱、供养孩子读书的“财富密码”。
实践团一行到盛塘村一组进行实地走访调查,通过问、听、看进一步了解居民对于“稻虾共作”模式的观念与看法。“什么时候开始这种生态模式的?”“今年收成怎么样?”“明年产业结构还会调整吗?”调研团成员与农民面对面,展开深入的交流。据悉,盛塘村五六年前响应政府号召开始“稻虾共作”模式,平均一亩地靠龙虾收入一千多元,农业生产收入比之前大大提升,农民陈利民特别提到:“现在什么都涨价,就是粮食不涨价,只种粮食养不活自己一家人。稻虾共作确确实实提高了农民收入。”
近年来,盛塘村大力推广“一地两用,稻虾双收”生产模式,该模式不仅大幅提升了农民收入,还可以促进水质和土壤的改善,提升水稻存活率的同时减少农药使用,绿色环保,减少了资源浪费。
作者:郑诗雨 来源:湘潭大学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