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校园活动大学生活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南财学子三下乡:走近苗绣技艺,探寻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新模式

时间:2023-07-10 关注:

  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深入落实总书记“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的指导思想,宣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好中国故事,加强文明交流互鉴,让更多人听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声音,7月4日南京财经大学“红起”大学生暑期实践团队一行5人深入贵州省雷山县,了解非遗技艺,学习工匠精神,对新形势下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模式进行了实地调查。

  近年来,不少地方以非遗工坊建设为抓手,推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贵州省雷山县,一个苗族人口占当地人口80%的县城,是全球最大的苗族聚居地。在这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是全世界所聚焦的传统技艺。贵州省人大代表、贵州省苗绣大师高成春生于雷山县永乐镇野牛村,是一个典型的苗族村寨,刺绣技艺代代相传。她自幼热爱苗绣技艺,从6岁便跟着母亲学习刺绣技艺。她遍访名师,一心钻研刺绣技艺。技艺提升了,高成春就开始制作苗族服饰来销售,初次尝试便小有收获。尝到甜头后,高成春萌生了创办公司,专心研发刺绣产品的想法。于是在2016年3月,高成春成立了贵州省成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开发有限公司,致力于苗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开发。随着刺绣的普及,时代的进步,高成春不再单一制作苗族服饰,也融合社会发展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开始制作挎包、钱包、腰带等刺绣产品。

 

  图1高成春公司所制作的手工刺绣挎包(晏冰冰 拍摄)

  公司运作起来,订单逐步增多,高成春决定增加公司“绣娘”提高效率。她把目光放在了家乡数千名失业女性身上。她们接受教育程度不高,体格瘦弱,又需在家照顾老人孩子,长大后无法找到能够填补家用的工作,不仅无法就业,也造成了家庭经济负担,致使当地有多个贫困户。高成春开始在公司的运作模式上,创新采取“公司+绣娘”的模式发展,由公司对接客户接订单,接到订单后再分给“绣娘”们居家制作。“我的力量形单影只,但是大家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高成春这样告诉“红起”大学生暑期实践团队。

  与旅游产业的巧妙结合,成为雷山县最具特色的创新文化产业链。雷山县群山环绕,青山绿水映衬着极具历史气息的苗寨,是当地最响亮的旅游招牌。在古老的苗寨中身着苗族服饰,佩戴苗族银饰,最为来到当地旅游的游客喜爱。打造特色古镇古村,以苗绣为亮点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手工艺品、文创产品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和乡村文化旅游消费,打造高附加值、多功能的业态集群,塑造“文创+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这便是以高成春为主要引领人的雷山县苗绣产业创新经济发展模式。

 

  图2 高成春正在接受“红起”大学生暑期实践团队采访(晏冰冰 拍摄)

 

  图3 “红起”大学生暑期实践团队与高成春合影(李睿潇 拍摄)

  目前,高成春已间接带动当地1000余名妇女依靠苗绣技艺居家就业,每年为当地村民增加收入每户几千到几万不等。公司也先后被评为“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贵州省锦绣计划巧手脱贫基地”等。高成春利用公司与旅游产业结合的资源,通过技能培训帮助本地妇女提升刺绣民族服饰手工技能,增强民族工艺文化产品的创新意识、创新设计能力,带动贫困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增加家庭收入;同时积极促进本地区家庭刺绣服饰手工业发展,传承保护苗族刺绣和服饰这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住民族文化的根。我们相信,随着当下非遗逐渐走入大众视野中心,未来以苗绣为主的非遗技艺在新经济发展模式下将会走得更高更远。

作者:凌可 来源:南财学子三下乡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