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校园活动大学生活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悠悠千载大运河,道不尽人间瓷话

时间:2023-07-19 关注:
为了深入学习、领悟党中央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所在,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非遗探查”暑假社会实践队部分队员于2023年7月15日走进德州宋窑红绿彩博物馆参观学习。
独具匠心,护人间瓷话
7月15日上午,队员们来到了德州宋窑红绿彩博物馆,非遗技艺传承人李老师热情地带领队员参观博物馆。进入馆中,映入眼帘的是一系列精美绝伦的瓷器,有穿着龙纹长裙的瓷美人,有穿着旗袍的民国美女,还有少女心十足的卡通萌物,造型独特多样的瓷器作品吸引了大批游客驻足观赏,这便是被称为“历史的彩虹”的宋窑红绿彩的魅力。
李老师随后带领队员们进到一间红绿彩上色工作室,里面有一位聋哑老师正在专心为瓷器上色。只见老师用一支细毛笔蘸取已经调制好的颜色,在已经描绘好的花朵上填充,每一笔都细致且精准,一朵艳丽的牡丹便初具雏形。李老师介绍道:德州宋窑红绿彩属于陶瓷釉上彩绘,是在已经烧成瓷的瓷器上面,运用红彩、黑彩进行纹饰填涂,施黄彩和黑彩为辅助,然后再入窑以800摄氏度的低温进行烧制,属于二次烧成。德州宋窑红绿彩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相当于黑白电视变成彩色电视,开创了中国釉上陶瓷彩绘的先河,为景德镇之后的五彩、斗彩都奠定了基础。
接着,队员们跟随李老师参观了拉胚和瓷器烧制的工作间,里面摆满了等待烧制的瓷坯,拉坯师傅还向队员们介绍了烧瓷的机器,师傅说:“烧一件瓷器要经过多道工序,烧制温度也要精确掌握。机子在烧制前还要烘干,不然有水分进去就坏了!这几道工序下来,少说也要两天才能烧成。”队员们连连感概,“真是需要精细的技术,半点马虎不得。”
图为瓷美人系列展品
别出心裁,唤古老新生
来到博物馆藏品展示区,面对形象各异的众多藏品,李老师介绍说:宋金时期红绿彩瓷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红绿彩瓷俑,像胡人俑、侍女俑、佛教神祇等,彩绘以平填为主。而现代创作的红绿彩融合了雕塑技艺,造型更加灵动精美、多样。同时,传承人们将红绿彩彩绘与古彩、粉彩等技艺相结合,彩绘更加细腻,工艺更加讲究,符合现代装饰和审美,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
队员们又向李老师询问了红绿彩发展现状,据老师说:宋窑红绿彩已被列入“山东手造·德州有礼”代表作品,且正在申请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借助“德州历史名人故事”,博物馆创新地以红绿彩绘的形式展出如颜真卿、平原君赵胜等历史名人及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历史故事。同时,红绿彩综合装饰雕塑系列作品以其新颖、美观、大方的造型,使人眼前一亮,赢得了为宽广的消费市场。
如今,德州的匠人们在守正中不断创新,融入国潮风、陶瓷雕塑、浮雕等多种元素,让红绿彩这门传承千年的手工技艺再次“出圈”。
图为德州宋窑红绿彩陶瓷作品
守正创新,展宋瓷芳华
在博物馆最内部,队员们发现一群初中生正伏于案桌前,小心且细致地描绘着瓷盘上的图案,这顿时引起了队员们的好奇心。原来,德州宋窑红绿彩博物馆中不仅有红绿彩作品的展厅,更有“德州窑红绿彩”体验馆,方便各种体验类活动的开展。每逢寒暑假期,不少青少年来此学习体验,以便于非遗传承人的培养、传承。
李老师告诉实践队员,“德州宋窑红绿彩”非遗技艺现有两名市级非遗传承人。其中传承人刘鸿飞老师在景德镇陶瓷大学毕业后,将多种陶瓷技艺、创作方式融入到德州窑红绿彩瓷的研发中,带领团队不断创新。同时德州红绿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着重培养了18名红绿彩彩绘师,除学习德州窑红绿彩传统技艺外,也针对陶瓷创作进行系统学习,培养审美能力。公司鼓励年轻人与导师进行思想碰撞,激荡出更有张力的创作思路。
乐见于年轻血液和高学历人才的不断加入,博物馆内的匠人们表示将会不遗余力地去投入与呵护年轻人的新想法,新改变,新作为。工作人员也将彩绘上色的过程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方式传播到网络平台,借助这种形式让非遗文化不再束之高阁,而是走进普通人的生活,极大激发更多年轻人的兴趣。
图为初高中学生学习制瓷
千年窑火愈来愈旺,老手艺焕发新活力。路漫漫其修远,今天的匠人仍需埋头苦干、久久为功,更需革故鼎新、与时俱进。实践队员也将继续关注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寻找促进非遗发展的合适路径,助力非遗产品走近大众,能为更多人所了解。
图为实践队员与非遗传承人李老师合影
 
作者:魏莹 来源:大学生之声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