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兴安岭地区7月28日电(通讯员 王天峰)2023年7月16日,中国最北端的漠河市立人学校,迎来了一群热血青年的到来。他们是来自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的大学生志愿者,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关怀之心,毅然决然地选择在这个炽热的夏天,开展为期半个月的支教活动,为当地的孩子们点亮知识的明灯。
漠河,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它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素有“北国明珠”之称。然而,由于偏远的地理位置和恶劣的气候条件,这里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无法得到完全满足。看到这一现状,大工学子步入了漠河,希望用自己的力量改变这个局面。
本次活动中,9名大连理工大学在校生历经36小时,跋涉1600多公里乘坐火车抵达漠河立人学校开展支教活动。团队成员充分发挥专业所长,将先进教育理念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为孩子们带来更加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学习方法,让先进教育之风吹遍中国北陲。
这些来自不同专业、各具特长的大学生志愿者们,组成了“薪火支教团队。他们中有英语,数学,生物,化学等基础科学的学生,也有环境与生态工程,能源化学工程,药学,经济学等应用型科学的学生,但他们都怀揣着对孩子们的热爱和渴望改变的决心穿越白山黑水来到中国北极。在漠河,他们将担任初二和初三共60余人的教学工作,与当地的教师们并肩合作,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图为“薪火支教”成员与当地老师对接教学进度。通讯员 王子垚 摄/提供/供图。
在进行支教之前,团队准备了丰富的教学用具也对突发情况做好了预防措施。为了更好的为孩子们带来更优质的教育,团队不仅秉持宁缺毋滥的原则,在面试时安排试讲严格筛选合适人选,之后确定人选后也进行了两次的试讲,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与教案,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教学体系。
在7月16日到达漠河站后,志愿者们坐车前往漠河市立人学校。简单放好行李后,志愿者们进行了休整并进行了备课。支教的第一天,太阳已经高高地升起,大学生志愿者们早早来到学校,受到了校方的热烈欢迎,之后开始整理办公室,孩子们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材料,与老师进行了讲课进度的对接后马上开始了讲课。在教室里,面对来自远方的老师,孩子们很快与老师打成一团,在盛夏的蝉鸣声中,教室萦绕着孩子们的读书声和爽朗的笑声。虽然面临恶劣的气候和基础设施条件的限制,但这些大学生志愿者们依然充满热情地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课程设置上,他们采用了多种有趣的教学方法和互动游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他们不仅传授课本知识,还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他们开设了兴趣课,教授书法,折纸,音乐同时也科普有关生物医药等专业知识,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以及对大学的向往。为让孩子们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他们开设了飞盘,足球课程,让孩子们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在教学工作中,他们不仅认真备课写教案,课下批改孩子们的作业,也积极听取其他老师的课,交流教学方法,写听课笔记学习他人长处,应用到自己的讲课过程中。
图为八年级学子在玩飞盘。通讯员 王子垚 摄/提供/供图。
除了教学工作,大学生志愿者们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他们利用业余时间,众筹为孩子们买教辅,组织孩子们打扫卫生等,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在课外时间,他们前往北极村进行调研,探索中国北极乡村振兴之道。
支教半个月的时间很快过去,大学生志愿者们收获了更多的是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光芒和满满的成就感。从一开始的陌生,到最后的深情相拥,大家之间建立了真挚的友谊和深厚的情感。许多孩子,在大学生志愿者的陪伴下,逐渐找到了自信和勇气,更加坚定地追寻着自己的梦想。
图为“薪火支教”成员在批改作业。通讯员 王子垚 摄/提供/供图。
在离开之际,大学生志愿者们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他们表示,这次支教经历不仅让他们收获了成长和经验,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孩子们无尽的爱和感激之情。他们将继续关注漠河地区的教育事业,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为实现教育公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学生志愿者们的支教行动,点亮了漠河的希望之灯。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真心,让这片土地上的孩子们感受到了温暖与关爱。他们用知识和爱心,为漠河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正是有了这群热血青年的付出,我们相信漠河的明天将变得更加美好!
大连理工大学“薪火支教”实践团队 责任编辑:王天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