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水吼老街,感受老街魅力—淮师大计科院江淮举旗实践活动
(通讯员 胡丽文)为了更好地了解到水吼老街文化以及发扬水吼老街精神,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2级信息安全专业胡丽文同学积极响应淮北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赓续百年党史血脉,传承时代模范精神”的号召,于2023年7月15日来到了水吼老街进行参观。怀揣着激动的心情,抱着学习的心态,志愿者于7月15号早上十点抵达了水吼,绕过弯弯小路走过石桥,直到看到一块标牌上写着“水吼老街”四个大字,“千年石板街,百年老码头”一行字静静陈述着老街的历史,宛若时光的洪流静静淌过。
水吼镇位于皖文化发源地潜山市西部,毗邻天柱山,因境内河流落差大,水声如雷鸣狮吼而得名。明嘉靖年间,开始有了“水吼岭”的说法。明清时期,开始形成水吼老街,并建有官道。方志称:老街之外,潜河奔流,水吼之声不绝于耳;境内兼有大关岭,小关岭,乌石岭等,故以“水吼岭”之名传之久远。水吼老街依山而建,濒临潜河,狭长而小巧,袖珍且玲珑。走入老街,映入志愿者眼帘的是层层叠跌的山峦围绕着这里充满年代感的房屋,清澈的溪水在树荫下缓缓流过,绵延着人与自然的生生不息,颇有山清水秀之感,越往里走便越发能清晰体会到历史的厚重感。蜿蜒的石板路上散落着曾经的老建筑和古迹遗存,站在高处,给人以一览众山小之感。而石板路纵贯东西,宽丈余,虽名曰石板而并非石板,实则全由一个个二三百斤的河卵石铺就而成。据居民讲,村民们从河中挑选大河石抬回来将河卵石相对平整的“大面”朝上,不很规则的“小面”朝下依次摆放,然后用沙石泥土填充夯实,久而久之形成了石板街。老街保存完好,基本上保留了房屋的原有风貌,曾经的繁华写在老街的石板路上,步履蹒跚的老人缓缓在街上走着,佝偻的身子仿佛一只碗,盛满了在老街上流淌过的光阴,与老街凝结成一幅古韵的画。石板路两旁的房屋红砖青瓦,写满岁月悠长,尚存若干旧式铺面,木板楼、木板梯和雕花木窗,老邮电局上的对联还依稀可见,留下了当年喧闹、繁华的痕迹。转角的墙上写有毛泽东的《战争与战略问题》,黄色的字迹已有些许斑驳,但曾经走过的道路却在志愿者眼前变得清晰可见,曾经的思想如今在志愿者的眼里依然闪闪发光。另一边街侧有一条巷道,顺级而下便可见数米宽的河水向远山静静流去,远处两侧架起了高高的桥梁,零星的人家错落在连绵不绝的山脉中,天光云影,清波荡漾,视野瞬间变得开阔起来。
依山筑街,三面环水,自成半岛,山川秀美,老街一度成为潜河水上运输的中转站,也是当地农副产品生产生活资料的集散地。那时竹筏穿梭,商贾云集,装装卸卸,来来往往,扁担悠来木杵敲,你吆我喝声好不热闹。“千年石板街,百年老码头”是早期徽商凭借300里皖水潜河和经营大宗货运的水陆枢纽,是太平天国陈玉成将军抗击长茅的战场,是皖西南土地革命和抗战的风暴中心,更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而如今的老街更添了几分古朴沧桑的感觉,但却衰而不败,老而不破,更像一处世外桃源,绿意弥漫。老街附近更有莲花石,莲花河与黄公寺,峭壁之上,悬泉飞瀑,幽谷之中,木鱼声声,香烟袅袅,让人宛若置身“碧空崖上玄古寺,白云堆里响禅钟”之境。
老街的文化氛围良好,文化底蕴深厚,由于历史长河的冲刷和多次战乱的摧毁,水吼老街已衰败严重,为传承历史文化,改善人居环境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启动,保护与发展规划正在编制过程中。作为大学生,我们更应该帮助社会注意到这些老街,努力将它宣传出去,让它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让更多的人走进水吼老街,感受老街魅力,更好的传承老街精神,将这份历史铭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