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山东科技大学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矿区蝶变,乡村振兴”实践团队枣庄小组深入枣庄市滨湖镇进行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探寻滨湖“生态修复+”治理模式。
滨湖镇村庄中原先塌陷地带俨然变为一片沃土,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和农家乐相结合,吸引了大批游客。光伏发电板整齐排列,交通水利设施的建设情况更是焕然一新。
团队成员通过考察和走访了解到,当地镇党委政府以“三个坚持”探索实践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将生态环境修复与现代高效农业、光伏开发利用、湿地景观打造等有机结合,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生态修复+”治理模式,使一批生态包袱转化为发展资源,生态疮疤化为发展亮点。
此后小组成员重点探寻了现代种植养殖、光伏新能源、生态观光旅游相结合的三大治理转化模式。在与当地政府及相关人员的采访中得知,滨湖镇聚焦辖区8000余亩采煤塌陷区、坑塘水面等低效利用土地,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分别采取“农光互补、渔光互补”和“上电下农”的新型发展模式,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做大做强林下经济。通过人工撒蝉蚁+自然养殖的方式“种养”金蝉,并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入股”模式,带动480个农户户均年增收5000余元。
最为队员们惊叹的是当地自然生态的修复和旅游业转型产业的成功发展。当地充分发挥采煤塌陷区和临湖资源优势,不断丰富旅游服务业态,建设了家乐20余处,发展了善长智慧农业采摘园、下王生态休闲园、金沙山高效农业观光园。
同时队员收集了塌陷地治理后的相应恢复数据,对比先前情况,并将数据通过线上的形式将情况发回给指导老师张玉宝老师,得出对新的治理思路。
通过本次走访探寻调研,小组成员们学习到了滨湖经验,探寻到滨湖“生态修复+”治理模式的奥妙。滨湖镇将塌陷区修复治理与生态环境相结合,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等一系列举措,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丰收”,令团队成员收获颇丰,成员们对“生态修复+”模式下的采煤塌陷区治理也有了更深层面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