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子助力潮汕漆艺传古开新
为扎实推动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号召,推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汕漆艺传古开新,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财经学院爱漆艺队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契机,于2023年7月9日至15日自行组建团队前往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进行对潮汕漆艺的实地调研及科普活动,开展2023年“潮汕漆艺传古开新”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据悉,爱漆艺团队由来自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财经学院、机电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自动化学院六个学院的十位同学以及一位来自文学与传播学院的指导老师组成。
经过前期的网络问卷调查和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团队发现由于潮汕漆艺制作工序复杂、制作周期长、学习过程困难、对工匠审美技术要求高,现如今面临民众普及率低、宣传难、收徒难、传承难等困境。因此深入学习潮汕漆艺的相关知识,同时探索如何将潮汕漆艺与时代接轨、提高其知名度成为本次暑期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
活动第一天,团队前往《漆器髹饰技艺(榕城漆艺)》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杨细容老师家中拜访,以求更深入地学习潮汕漆艺的相关知识。杨老师先是带队员们参观了家中珍藏的一众漆器,其中大部分是杨老师亲手制作,更有部分是旧揭阳工艺厂留存下来的珍贵漆饰。参观完毕,杨老师邀请队员们一同观看广东新闻和揭阳新闻对潮汕漆艺的相关报道视频,采访组的队员们随之向老师进行采访。杨老师平易近人、幽默风趣,漆艺专业知识如数家珍。
为了方便队员们理解,杨老师在讲述漆器制作的具体过程和后续保存的注意事项时,还向队员们展示了生漆、麻布、瓦灰和不同产地的金箔。在交流过程中,杨老师回忆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职于揭阳工艺厂时做漆艺的盛况,也谈到自身是因为“热爱”才从孩童时期一直坚持至今。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手工漆器因为制作时间长和难度大,已成后继乏人趋势。尽管如此,杨老师依旧坚信在政府和新时代关心非遗文化的年轻人的共同努力下,漆艺的发展一定会焕发新的生机。
活动中期,团队深入揭阳民间,选取了揭阳市榕城区四个当地著名的庙宇和揭阳市博物馆进行实地调研活动。对庙宇中的潮汕漆器及其所用的潮汕漆艺进行相关的拍摄记录。同时,团队在调研过程中对来往的游客、本地人民进行了采访,对不了解潮汕漆艺的民众进行简单的科普。
7月13日至14日,团队前往揭阳市榕城区港墘幼儿园,以义教的形式将潮汕漆艺的科普带进课堂,让当地幼儿在课堂之中体会潮汕漆艺之美。
义教活动开展前几天,队员们聚在一起讨论“讲什么”以及“怎么讲”这两个关键问题,在准备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队员们发现:“潮汕漆艺”的范围较大、专业性较强、所用的词语都比较晦涩难懂,如果要深入讲解,小朋友们可能会难以理解。如何以一种能让小朋友们接受的方式来讲解,成为了队员们需要攻克的难关。
经过数次试讲,本团队才最终敲定了讲课的内容:先介绍潮汕神庙漆器,再由此引入向小朋友们简单介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髹漆贴金技艺。
最终,以潮汕漆艺为主题的义讲顺利开展,同时得到了幼儿园园长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称能够让小朋友们多了解一些当地的特色文化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整场义教活动虽只有短短的两天,却让队员们切身体验成为一名幼儿园老师的不容易。如何能够将底蕴深厚的“潮汕漆艺”讲得通俗易懂,让它能够走进大众是一个需要长期探讨的课题,这次义讲不仅是带领小朋友们认识潮汕漆艺的初次尝试,更是团队在探讨如何宣传和传承潮汕漆艺过程中的一次重要尝试。
线下实践活动结束后,团队制作发布一系列以“潮汕漆艺”为主题的短视频纪录片,以新媒体的方式将古老的潮汕漆艺带到大众的视野中。
品一方非遗,晓一方历史,懂一方文化。留住文化根脉,才能托起民族的未来。潮汕非遗文化是潮汕人民精神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守住非遗文化,才能更好地发展与创新自己的地区特色。暑期实践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是对于潮汕漆艺的学习与宣传,爱漆艺团队依旧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