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荡前后间,佳期付荆楚。2023年8月,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荆楚行,湖北情”实践团成员前往湖北省宜昌市、武汉市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重走总书记的“荆楚航线”。
守护一江清水,共建美丽家园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国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极大改善了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构筑了更具韧性的生态安全屏障,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为感受百年工程的奋斗脉搏、领略长江奔涌的磅礴气势,实践团来到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的三峡大坝。“为我中华,志建三峡”,三峡工程的成功建成和运转,是数代中国人开发利用三峡梦想的实现,更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成就的重要标志之一。盈盈河床,悠悠青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注脚。
为进一步调查研究广阔时空下个体命运的沉浮,实践团来到位于宜昌市夷陵区的许家冲村,在许家冲移民文化中心了解三峡移民的伟大壮举、辉煌历程,领会许家冲村的移民精神、对口支援情谊和全体移民接续奋斗的承诺。“百万移民,许家报国”,涓滴个体命运,共汇时代洪流。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切身体会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实践团来到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长江设计集团水利水电枢纽设计研究院。在枢纽院BIM应用研究中心主任杜华冬的热情接待下,实践团成员们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用好红色资源,砥砺初心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国共产党历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系统回顾了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深入总结了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创造的理论成果、积累的宝贵经验、铸就的伟大精神,深刻阐明了党为中华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殷切展望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光明前景。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实践团在湖北省武汉市先后参观了武汉中共中央旧址纪念馆、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武昌毛泽东旧居和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在回顾历史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的艰辛与顽强。英雄城市,百年荣光。在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进程中,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将在涵养青少年的道德情感、价值情怀、政治素养上发挥重要作用。
探寻非遗技艺,传承文化精神 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为近距离感受荆楚文化的独特魅力,实践团来到了位于武汉市江汉区的汉口非遗圈,与任炜老师交流汉绣渊源发展,体验针线技法;同安力老师探寻石雕艺术,思考非遗传承;在第七届江汉非遗展览上领略汉绣的浓墨重彩、拼布的灵动瑰丽。
为近距离感受传统曲艺的独特魅力,实践团来到了位于武汉市江岸区的武汉说唱团,负责接待实践团成员的湖北小曲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姚俐玲为大家详细介绍了说唱团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此外,姚主任还特别指出,传播是曲艺获得受众的根本,有了更广泛的受众,才能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因此,接地气儿、下神坛,适应全新的媒体形式,利用最新的媒体技术,才能走出属于曲艺发展的新天地。
坚持自主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并指出:“抓科技创新,不能等待观望,不可亦步亦趋,当有只争朝夕的劲头。时不我待,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及时确立发展战略,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于创新型企业而言,对这种紧迫感的体会更加明显。
为进一步了解高校对“光谷”技术研发的孵化作用,实践团来到了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在邢志坤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光谷实验室。同时,邢老师在访谈中回答了队员们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学科交叉等方面的问题。
随后,实践团与两家民营企业进行了沟通交流。在武汉市聚芯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实践团受到了人力资源部门主管焦宏琛的热情接待,对集成电路行业特别是芯片制造有了切实的体会了解。在谱度众合(武汉)生命科技有限公司,陈希博士结合国家政策、科技特点、人才培养等方面向实践团介绍了生物技术研究开发行业的发展现状,并带领队员们参观了科技研发实验室。
荆楚时方晏,山河客未归。在为期7天的行程中,“荆楚行,湖北情”实践团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在行动中庚续红色血脉,在实践中厚植爱国情怀。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行走的思政课”,我们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