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岩孔街道文旅融合现状,助力乡村振兴,8月30日,南京财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绣见——双线融合视域下助力贵州省金沙县文化IP数字转型赋能乡村振兴的探索者”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岩孔街道,在街道文化站工作员何丽的陪同下,分别游览了岩孔街道的两个标志性景区——白云山和玉簪花海,领略自然美景,感受岩孔魅力。
为了进一步了解当地景区的发展情况与发展模式,实践团队首先前往白云山景区进行实地参观。文化站工作人员何丽为实践队员热情的介绍了岩孔的现状和特色,路过一石洞时,她指出“岩孔”一名来源于该石洞——因白云山支山文峰山脚有一天然石洞,孔穿数十步,阔数步,人们因此称此地“岩空”,因“空”字不雅,改“空”为“孔”故得“岩孔”。
据了解,白云山是大娄山西部发源地主峰之一,因山势巍峨雄伟又被称为娄山龙头。山巅留存着明代庙宇遗址玉皇阁。巍峨的白云山,古往今来,闻名遐迩。山中林木葱茏、绿树成荫,站在山顶,可一眼望穿整个金沙,是游客休闲度假的绝佳去处。炎热的夏季,山中却凉风习习,因此附近居民也时常上山散步,避暑纳凉,舒展身心。同时,部分居民选择在白云山开办餐饮店,为来往的居民和游客提供歇脚和就餐的地方。
图为白云山景区景观环境。通讯员 施熠 摄
何丽女士向实践团成员介绍白云山的历史以及山上现存的苗族文化,白云山目前也因为地势偏远、山路崎岖未能发展旅游业。未来将加大白云山的文化宣传,吸引更多人了解白云山的历史文化,探索白云山与外界发展的新途径。
当实践队员和何丽女士交流时,提到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她介绍,白云山附近坐落着一座苗寨,并且寨中有唯一一个芦笙传承人。芦笙,为西南地区苗、瑶、侗等少数民族的簧管乐器,其前身为汉族的“竽”,是少数民族特别喜爱的乐器之一。实践队员们在当地领导的带领下来到芦笙省级传承人家中,遗憾的是,该传承人并不在家,但同其家人交流,参观该传承人工作室之后、非遗人的技艺和匠心依旧给实践队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实践队员们看到了古老的芦笙,了解到芦笙是用竹、木、铜条等制作成,下料加工包括做笙斗、裁笙管、制簧片,最后制簧片。金沙县为了更好地传承芦笙,还成立了芦笙工艺制品合作社。
参观完玉簪花景区后,当地领导带领实践队员们前往岩孔街道的另一处景区——玉簪花小镇。景区负责人向实践队员们介绍到景区还在建设阶段。实践队员们跟着景区负责人前往景区建设地,到达山顶时看到大量的施工队在山上施工。
景区负责人向实践队员们解释景区的施工建设,五万亩的玉簪花在旁边山中,等景区这侧的施工结束后,会开始安装索道。之后便详细介绍起景区,景区是集文化体验、康养度假、自然观光、极限运动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在不同片区有不同的活动。考虑到当地的发展,景区免费提供一些摊位小卖部给当地人展示苗族的特色物品,如上山村刺绣蜡染等非遗物品,促进当地人经济发展。负责人提到景区建设一切以安全为主,在通往玉簪花片区及其他各个片区需要通过索道,索道全长2.2公里,5米每秒的速度,大致十分钟能到玉簪花片区。索道的安装要求很高,一是山路崎岖,二是需要严格保证安全,这也导致景区竣工时间不能确定。负责人表示通过玉簪花景区的打造扩大金沙知名度,吸引游客的同时传播苗族非遗文化,将文旅融合作为突破口带动岩孔发展。
图为玉簪花景区周边开发环境。通讯员 王紫紫 摄
图为实践成员和景区开发负责人交流。通讯员 王紫紫 摄
在此次岩孔街道的多地实地调研中,实践队员们看到了岩孔街道在农业、旅游业发展中的突破,在筑梦乡村振兴中做出的尝试,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体会到岩孔的文化底蕴以及岩孔街道为传承非遗文化做出的努力。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而对于岩孔来说,因地制宜发展当地旅游业也是一条必经之路。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消费者的需求也从“看山看水看风景”日益转变为“观文品史、体验生活”,深刻体验当地文化内涵,满足精神上的富足的旅游方式被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而岩孔作为聚集着许多少数民族,拥有许多特色文化的地方,也充分发挥自己长处,挖掘自身文旅资源,文旅融合,实现文化价值和经济效益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