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潍坊1月24日电(通讯员 郭明靖)近年来,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以及经济利益的驱使,许多传统技艺的传承人放弃了技艺的传承,转而从事其他行业,同时,现代教育体系的忽视,传统技艺的传承后继乏人,卤水制盐技艺濒临失传。为加大传统非遗技艺的保护工作,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探非遗,拾古韵”实践队于1月23日来到山东省寿光市侯镇岔河盐场,探索学习传统卤水制盐工艺,帮助古法制盐焕发新的生命力。
盐,是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同时对我们的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寿光卤水制盐采用不同于传统制盐的工艺,运用地下卤水以及一代代海盐人的心血与智慧,生产出巨大产量的盐。
图为盐场全貌。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郭明靖 供图
通过浏览相关资料以及岔河盐场工人的叙述,实践队员了解到寿光卤水制盐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商周便有“煮海为盐”, 汉代,寿光设置盐官,煮盐改为煎盐,清初,开始滩田晒盐,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其制盐包括取卤——蒸发——结晶——出盐四个环节,在讲到制盐时,工人郭师傅还特别感慨说,晒盐需要经历风吹日晒,遇到刮风下雨,还需要人工将塑料薄膜盖到滩涂上,万一下大雨来不及盖上,几个月的成果就会劳动成果就会白费。
实践队员来到这里的时候,发现这里有着极大面积的“水池“,许多工人在滩涂上劳作,并且,在滩涂的旁边,有着一个巨大且成吨的盐坨,实践队员通过触摸盐坨,发现盐坨成晶块状,与我们平时吃的盐粒大不相同。
图为盐坨近景。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郭明靖 供图
山东省寿光市北滨渤海莱州湾,拥有五百多平方公里的地下卤水带,同时日照时间充足,光照热量丰富,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得寿光成为我国最大的卤水产盐基地。制盐工人郭师傅向实践队员详细介绍了卤水制盐的过程,郭师傅说,制盐最开始便是要修滩,用红色砖块将池底修葺整齐,不能漏水,随后便会采集地下卤水,通过制井,提取浓度高、水量大的卤水,这一步叫上水,接下来利用自然条件晒滩,将井水浓缩成饱和卤水,然后进行结晶,在春天的时候灌池,最后进行活碴,由两个人各拉着绳索一端纵横拉动,绳索在池底移动时带动盐粒活动,旺季的时候每日一次,淡季的时候隔日一次。
寿光卤水制盐以独有的经济动力和文化功能,影响了当地民众的生活方式,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生产工具的更换,寿光卤水制盐工艺面临严峻的挑战。时间队员在采访中发现寿光卤水制盐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制盐传承人老龄化严重:许多传统非遗技艺的传承人已经步入老年,甚至有的已经去世,导致这些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参与劳作的工人大多年龄偏大;传统制盐技艺学习者数量减少:由于传统非遗技艺的学习过程往往比较艰苦,再加上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导致愿意学习这些技艺的人越来越少;盐业市场需求不足:一些传统非遗技艺的产品在现代社会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市场,导致这些技艺难以生存,与其他制盐方法之间缺少价格优势。
实践队员向郭师傅请教保护制盐技艺的方法,郭师傅和实践队员经过商讨制定出几点建议: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和支持,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传统非遗技艺传承人的保护和支持力度,为他们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和政策支持,鼓励他们继续传承和发展这些技艺;鼓励更多的人学习传统非遗技艺,政府和社会应鼓励更多的人学习传统非遗技艺,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等形式,提高人们对传统非遗技艺的认识和兴趣,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传承和发展的队伍中来。;拓宽传统非遗技艺的市场,应帮助传统非遗技艺的产品开拓市场,可以通过举办展览等形式,提高人们对这些产品的认识和需求,从而扩大它们的市场份额;加强对传统非遗技艺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对传统非遗技艺的知识产权保护,可以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传承人的合法权益;建立传统非遗技艺传承和发展基地,应建立传统非遗技艺传承和发展基地,为传承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创作环境,帮助他们传承和发展这些技艺。
保护非遗就是保护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寿光卤水制盐技艺新发展,实现制盐行业经济增长,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必须从我辈做起,学习优秀传统技艺,增强民族自信。
图为实践队员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郭明靖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