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之声网长沙1月23日电(通讯员 吴仪)非遗文化光华璀璨,承接火炬有为担当。为了保护、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年轻一代的创造力和文化自信,让非遗文化在当代继续闪耀光彩,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文化瑰宝实践队于1月23日前往湖南省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进行学习,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发展历史与独特价值,明确了对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的责任与担当意识。
在前往非遗馆学习前,文化瑰宝实践队进行了细致的实践部署会议,会议主题为“传承非遗文化,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会议中,成员们确立了调查、学习、宣传的实践流程,进行了一次头脑风暴。期间成员们纷纷提出各自的建议与见解,如去本地非遗作坊观摩学习、参观非遗馆、通过非遗体验馆切身实践、通过公众号等贴合人们生活的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广非遗文化等等。本次会议不仅增强了团队成员的凝聚力与目标感,更展现了成员们对传承非遗文化的积极热情。
图为实践队成员正在开会。中国大学生之声网通讯员 田铭萱 供图
1月23日,文化瑰宝实践队踏上通往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引人入胜的实践之旅。这次难忘的经历不仅拓展了成员们的知识领域,更为他们揭开了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的神秘面纱。在馆内深入学习的过程中,实践队成员们深刻领略了其发展演变的脉络。从技艺的初创到如今的精湛工艺感受到了这项传统工艺背后蕴含的智慧和匠心。
而湘绣则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实践队的目光。在这次实践中,成员们不仅深入了解了湘绣的主要针法,还领略到了湘绣用线漂染技艺的独特之处,见识到了双面全异绣的精细做工。这样的学习体验,让成员们对湘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此外,实践队还深入研究了菊花石雕制作工艺,学习到了采料、选料、开花、粗磨、造型设计、雕刻、精修、细磨、底座设计、抛光封蜡的步骤。通过亲身经历,学习了曹明珠、陈继武等菊花石雕的代表性传承人,这些珍贵的见闻和体验,让成员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充满敬意。
成员们还对浏阳花炮的制作过程进行了深入了解,在扯筒、褙筒、洗筒腰筒、上盘、钻引孔、插引、轧引颈、结鞭的步骤中,资料中看到的“浏阳花炮因‘制造精良,声誉远播’而成为湖南名特产品”在实践中成为了切实的体验与感受。
总体而言,实践队的这次之旅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对传统工艺和文化的一次深刻体验。他们的收获不仅仅停留在技艺的学习,更包括对文化传承的责任与担当。这趟丰富多彩的文化之旅,让每位成员都在心灵深处播下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种。
图为实践队成员浏览非遗馆。中国大学生之声网通讯员 田铭萱 供图
文化瑰宝实践队曾收集整理了部分常见的非遗知识并制作了调查问卷,包括唐山皮影戏、江西采茶戏、临沂民间印花布、曹州面塑、高桥手绣、宏济堂东流水阿胶等各地非遗文化,并面向各年龄各职业大众进行了问卷调查,而调查数据结果显示出多数人们不了解非遗文化,或是连家乡非遗也不曾了解。
文化瑰宝实践队切实认识到了非遗宣传的重要性与紧迫性。针对此种现象,实践队制定了“走到群众身边,交换你我非遗”的计划,在切实观摩学习非遗文化后,成员们走上街头、社区,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群众介绍非遗文化。弘扬非遗文化的火炬在成员们手中接力,不同地区的非遗文化通过成员们的传递,飞入寻常百姓家,不仅让增长了人们的见识,更促进了非遗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提高了人们学习、保护和弘扬非遗文化的意识。
图为实践队成员向路人宣传非遗文化。中国大学生之声网通讯员 吴仪 供图
寻觅九州非遗火花,火炬传承经久不息。前往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进行观摩学习,走上社区街头向群众宣传非遗文化,探寻中华非遗文化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将这份清澈璀璨的美丽文化播撒到群众身边。学习、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文化瑰宝切实在行动,始终在路上。
图为文化瑰宝实践队成员合照。中国大学生之声网通讯员 解丛瑜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