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之声,大学生新闻资讯门户网站
网站首页校园新闻社会实践校园活动大学生活
大学生之声 > 社会实践

品质名天下,阿胶千古方

时间:2024-02-20 15:13:49 关注:
中国大学生之声网济南2月6日电(通讯员 李雅妮)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积淀,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如今,宏济堂阿胶制作技艺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进一步了解阿胶与宏济堂阿胶制作技艺、发扬阿胶文化,2024年2月6日,曲阜师范大学文化瑰宝实践队抵达山东省济南市宏济堂阿胶博物馆进行调研学习。
实地调研前,实践队员做了前期资料了解的必要准备。通过查询,队员了解到宏济堂阿胶用的是山东德州黑驴的纯驴皮,因为德州黑驴个大皮厚,倔犟而内敛,利于血藏,用它的皮制胶,医药效用能更好地发挥出来 。保证了原料道地,宏济堂阿胶为保证驴皮的真实可靠,采用现代DNA技术进行检测,做到了原料张张DNA检测、成品批批把关、盒盒溯源。
通过参观博物馆,实践队员发现,宏济堂博物馆的展品无不体现着宏济堂百年历史的中医药文化的展品。展品中数量最多的是从清顺治年间一直到清末,以及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各种中医药书刊,如宏济堂原藏的六大箱民国版《古今图书集成》、民国版《四库全书》的60多函医书和其他几十种清代木板医书等,其中很多都是十分珍贵的医学版本或文献资料。还有各种生产、加工中药专用的器具,如宏济堂原有的药柜、铜捣筒、铁舰船、戥子、药碾、串铃、收银盘、账册等。
馆中还如实的还原了制作“九天贡胶”的过程。沙盘模型上,20多名“工人”按照程序,首先是在泉水中泡皮、通过转鼓洗皮,然后经过切皮、熬胶、打沫、浓缩、凝胶、切胶、晾胶、擦胶、包装、销售等多道工序生产阿胶。
据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这件模型表现的就是宏济堂创造的九提九炙法,这种工艺较之以前的熬制方法多了 66道工序,增加了6个昼夜,所用时间是原来的3倍。熬制出的阿胶清透甜润,味道清香,鼓舞血气,更易吸收,疗效更加显著。宣统二年(1910年)进奉皇宫,被隆裕太后誉为“九天贡胶”。相关的文物都陈列在东流水阿胶展区,显示出宏济堂东流水阿胶的辉煌历史。

图为宏济堂阿胶
任何辉煌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参观完博物馆后,实践队员就品牌历史问题采访馆内工作人员,并了解到1968年,为支持国家工作,宏济堂将阿胶生产任务无私移交,2010年起,历经两年时间的考察、寻访、研发,走遍中国各大阿胶生产基地、寻遍宏济堂阿胶当年的老胶工、千百次实验工艺流程、尝试改良生产设备,宏济堂“阿胶复产”之梦一点点成为现实。2012年,随着宏济堂中医药文化产业园的建成,在园区东南角,一座占地189亩的仿古院落建筑——宏济堂阿胶生产基地面世,宏济堂阿胶正式复产,成功恢复“九提九炙”的传统制胶工艺并重启古法制胶生产线,而且还复原了“金锅银铲”,宏济堂古法手工阿胶重生。这才成就了如今闪烁耀眼的宏济堂。
随后,我们具体学习了“金锅银铲”与“九天贡胶”。熬胶的金锅由36公斤纯金打造,银铲也重达3.5公斤。“之所以要用金锅银铲是因为其质地更稳定,制出的阿胶更有利于吸收。流传百年,经过三代人的研究创新,第三代宏济堂阿胶制作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五祥伦说过,“九提九炙”的古老技艺不断细化,“一块上好的阿胶,要经过99道大工序、300多道小工序精炼而成,整套流程需要80余天,而且整个过程需要全部手工制作,一个环节出错就可能导致整锅阿胶作废,对技工的经验和技术要求很高。”
因为工序繁多且精细,古法熬胶的最大问题就是出胶率比较低。不过,武祥伦秉持宏济堂“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的百年古训,和工友一起坚持手工熬胶,一块块“黑如翳漆,光透如琥珀”的“黑黄金阿胶”在匠心中熬制凝结,“每一块阿胶不是产品,而是一件艺术品。
调研学习结束后,实践队员将自己的实践经历一五一十地记录后,配合相关材料发布到了文化瑰宝实践队的公众号上,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宏济堂阿胶与其制作技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从中产生的“工匠精神”发扬光大。
作者:李雅妮 来源:中国大学生之声
社会实践推荐
回顶部大学生之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