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蒸日上意,飘飘非遗古香
时间:2024-02-21 14:19:17 关注: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华传统非遗文化是一颗璀璨明珠,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今网络发达,我们能了解到很多非遗传统文化,无论是绒花、瓷器、竹编亦或是掐丝镶嵌,这些工艺品是一种介质,通过它们,我们看到了其中蕴含的工匠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宏大而炫彩的盛世美景。作为传统文化爱好者,不禁想起家乡妇孺皆知的一项非遗手艺——花饽饽。
蒸蒸日上 喜气洋洋
有诗言:“稚子问妈妈,言今二十八。蒸蒸日上意,快把花馍夸。”在家乡,花饽饽的身影每逢年关便一定会出现在餐桌上,常见的花饽饽是家中几乎每个长辈都会做的开口笑花饽饽。其造型较简单,有红枣装饰,通常用于祭祖和平常食用。有些花饽饽也会出现在宴会的餐桌上,无论是升学宴、婚礼还是百日宴等等,不同作用的花饽饽造型各不同,但它们都是吉祥的象征,是人们美好愿景的寄托。如今人们满足了温饱条件,开始追求提升生活质量,无论大大小小节日,餐桌上都逐渐出现了花饽饽的身影。曾经只限于出现在年夜饭饭桌上和宴会饭桌上的花饽饽,如今的需求量也逐渐大了起来。因此,花饽饽并没有止步于家庭制作,手工艺人们与时俱进,开辟了新途径。无论是通过微信还是其他程序,打开了网络通道,这让人们品尝花饽饽的方式变得更加便利起来。
花饽饽为满足各类用途,于是造型繁多。有双鱼造型的花饽饽,寓意着年年有余,逢年有余;有寿桃造型的花饽饽,两侧站着寿公寿婆,为老人庆寿;有石榴造型的花饽饽,寓意着多子多孙,多财多福。以及八仙过海的神话造型,甚至还有深受小孩子喜欢的动漫造型。如此多的造型,涵盖了如此多的寓意,花饽饽如同在面食上展开的画卷,描绘着故事,展示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景。每一款花饽饽都仿佛是一个艺术品,无论是人物、动物还是花草树木,都被手艺人塑造得栩栩如生。这种对美的追求和创造,使得花饽饽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文化的传承。
忆起儿时家里每逢过年,便会蒸花饽饽,每个花饽饽上都装饰着九颗红枣,依稀还记得当时和小伙伴一起争枣吃的场景。大枣甜丝丝的,父母怀着对新一年的美好期望,怀着对生活的热爱掐孔、放枣、点花。如今我们已经长大,但花饽饽仍然坚守在我们每年的年夜饭饭桌上。花饽饽一直是这样,代表着幸福、代表着祝愿,陪伴着我们长大。
非遗古香 创新传扬
《七绝 咏花馍》中讲:“解得百姓饥寒苦,不羡朱门酒肉斋。”曾经,花饽饽是只是百姓解除极寒苦痛的一个食物,以往用粗面制作的花饽饽,现在逐渐用起了细面;以往用食用色素上色的花饽饽,现在用起了蔬菜瓜果汁。以往通常只有单一造型的花饽饽,现在随着人们的需求造型变得多种多样。花饽饽串联了过去和现在,我们通过花饽饽制作手艺的进步,看到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希望从能够吃饱穿暖到如今进一步开始提高生活质量。当聊起这些话题时,非遗传承人林老师说:“未来,我相信花饽饽肯定会做得更好。无论是它的花色,造型还是口味或者其他各方面的,会有更多的、更好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越来越进步,我们的花饽饽肯定也是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向前,不断地有新的变化。”
前些日子,诸多让人们眼前一亮的花饽饽造型走出圈子,通过博主精细地创作,能开门的冰箱、能剥皮的各类水果,甚至茶壶、小龙虾等令人意想不到的创新造型让人们打破了对花饽饽的固有印象。看到网络上火起来的各种造型的花饽饽以及人们对花饽饽的赞扬,自豪感也油然而生。我想这大概就是传承非遗传统文化的原因,我们让非遗传统文化流传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文化的内涵,建立起我们的文化自信。这便是如今诸多手艺人坚持不懈传承非遗传统文化的意义。
探索非遗文化,仿佛打开了时间的大门,走入那些遥远又亲切的年代。在这里,能够听到古老的韵律,看到了智慧的结晶。这些非遗文化,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未来的种子。它们承载着无数匠人的心血与情感,诉说着生活的酸甜苦辣。今天,人们不仅要去了解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更要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我坚信,在广大爱好者、传承者的共同努力下,非遗花饽饽文化必将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而我们作为当代的青年人、作为时代的弄潮儿,也应当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无论是通过新媒体还是其他介质,找到更多创新方式,为非遗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新活力。共同守护、传承、弘扬非遗文化,让它们在新的时代里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通讯员:周慧慧)
作者:周慧慧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探非遗,拾古韵’实践队